沒過門的兒媳
劇目介紹
評劇《沒過門的兒媳》劇情介紹:
1983年春,某村黨支部書記邢本政之子邢順子去接未婚妻、果園技術員劉秀花上門,順子媽準備好飯菜站在門口張望。邢本政氣極敗壞地回來說,不用等了,毛丫頭提岀解散專業果樹隊,叫我罵了。不料秀花帶着四彩禮和順子一塊兒來了,邢本政拒收彩禮,反對婚事,氣走了秀花。在群眾要求下,邢本政對虧損的果園提岀每年要交三萬元利潤來阻擋承包。秀英挺身而出,以交五萬元利潤承包下來。是年蘋果豐收,邢本政眼紅,又撕毀合同,扣「發群眾勞動報酬,秀花無奈拉着邢本政上縣評理。兩天卮,邢家又迎來兒媳上門,邢本政官司打輸了,羞愧地接過秀花第二次送上的四彩禮,並向老人道歉,一家人高興地舉行了訂婚宴。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沒過門的兒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