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篇
《池上篇》 | |
---|---|
白居易的作品之一 |
晚年的白居易,選擇了退休養老,在洛陽置田產房宅,過起了十分舒適安逸的老年生活,然而卻有幾個調皮孩子,頻頻「造訪」他的豪宅,不是釣魚就是採蓮,倒為他平添了幾分晚年的樂趣。
白居易晚年,積極要求分司東都洛陽,等到皇帝同意詔書之後,就心滿意足的回到洛陽去了。
在洛陽養老,當然要找個好住處,白居易大半輩子的積蓄幾乎都用來置換了一處風水寶地--履道里的大宅子。
《池上篇》專門描述它的規模「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唐代的度量衡,一唐尺約等於今天的零點三米,一唐畝約等於今天的五百二十平方米,那麼宅+園+池+其他約等於九千平方米。
這麼大的宅子,下了班就能認真的在裡面做個宅男。擴建,修葺,點綴,種植,綠化,尤其是點綴和綠化,白居易費了頗多心力。[2]
目錄
原文
《池上篇》
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 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橋有船。
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須飄然。識分知足,
外無求焉。如鳥擇木,姑務巢安。如龜居坎,不知海寬。
靈鶴怪石,紫菱白蓮。皆吾所好,盡在吾前。時飲一杯,
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雞犬閒閒。優哉游哉,吾將終老乎其間。
原文解釋
在十餘畝大的宅邊,坐落着一座五六畝大的園子,園中有一方水池,種植着千萬竿翠竹。別說什麼園子狹窄侷促,不要說什麼坐落偏僻,這裡已經足以讓我容身,讓我悠然自得的休養了。園中有廳事有庭院,池內有小橋有小船。每天能自由自在的讀書飲酒,能悠然自得的欣賞絲竹樂舞。在這樣的一座園裡,有我這樣一個老叟,白須飄飄,鶴髮童顏。我自己知足於自己的命運,在這樣的生活中,別無所求了。就像鳥兒會選擇安穩的樹木作為巢穴,就像烏龜只選擇小土坑居住,而不去管遠處的大海有多麼寬廣。園中布置的嶙峋怪石,棲息的翩翩白鶴,池子裡栽種的紫菱和白蓮,都是我所喜好的啊,現在都在我的眼前了。不時的飲一杯酒,或者乘興吟一首詩,看着眼前妻子兒女其樂融融,圈養的雞犬悠閒自在,更覺得陶醉在這種悠然自得的日子裡,我將在這樣的地方快樂的生活,頤養天年。[3]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4]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5]
視頻
參考資料
- ↑ 池上篇序-白居易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 2018年7月3日
- ↑ 當晚年的白樂天,遇到調皮的熊孩子,畫面很有愛 發布時間; 2019-06-26 09:32:47
- ↑ 白居易的《池上篇》譯文 我來答 ,發布時間; 2015-07-15
- ↑ 百家講壇白居易03錚錚鐵骨—莫礪鋒20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 ↑ 白居易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