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宫
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目录
历史
永寿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乐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着明朝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是明朝妃嫔、清朝后妃的居所。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万历帝在永寿宫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于国内屡屡出现灾异,崇祯帝在永寿宫斋居。清朝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永寿宫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帝则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且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均在永寿宫设宴。道光中晚期,内患及外侮日盛,但清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位疆吏的密奏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永寿宫前殿、后殿均设为大库,用来收贮御用物件。
永寿宫正殿前檐挂有“永寿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1]
永寿宫后来被辟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2006年11月20日,“犀照群伦——故宫藏历代铜镜展”在永寿宫举行,共展出从战国时代到清朝末年的铜镜102件。该展览展出至2007年。
2007年,由于展览调整,位于永寿宫的“犀照群伦——故宫藏历代铜镜展”和永和宫的“清代妃嫔生活展”暂闭:10月15日起永寿宫暂闭,10月19日起永和宫暂闭。随后,永寿宫改为举办“清代妃嫔生活展”,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之一。[2]“清代妃嫔生活展”分为秀女遴选、册封制度、日常用度、养生保健、休闲生活、珠翠华服以及瑾妃生活原状展等部分,展出有关妃嫔生活的各种文物及图片资料。[3]2011年起,永寿宫关闭。现永寿宫不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展览。
建筑
永寿宫为二进院,主要建筑有:
居住者
- 明成化朝纪宫人:纪宫人本为蛮族土官之女,成化年间,明宪宗征讨蛮族,纪氏与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虏后入宫,纪氏成为负责管理内藏的女史。明宪宗偶然到内藏,与纪女史谈话,喜爱纪氏的才华因而临幸之。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纪氏在西内安乐堂生下皇三子朱祐樘,即日后的明孝宗。当时万贵妃专宠,又善妒,对后宫有孕的女子都加以迫害。纪氏遂和宦官秘密抚养朱祐樘,明宪宗和万贵妃都不知情。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宪宗得知情况后,随即将儿子接来,并且命纪氏移居永寿宫,数度召见。同年六月,纪妃暴薨。
- 明崇祯帝: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于国内屡屡出现灾异,崇祯帝在永寿宫斋居。
- 清顺治朝恪妃石氏
- 清乾隆朝孝圣宪皇后: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孝圣宪皇后居永寿宫;乾隆帝则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且诣永寿宫问安。
- 清乾隆朝舒妃:乾隆四十一年的档案显示,排列第一的永寿宫他坦二处,雇工厨役七名。即永寿宫有一位妃、一位嫔居住,因为妃位有雇工厨役四名,嫔位雇工厨役三名,常在没有雇工厨役。 《添减底档》亦显示,舒妃为众妃之首,因此舒妃居排列第一的永寿宫。
- 清乾隆朝顺贵人、芳妃: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一日,乾隆帝让太监常宁传旨:“养心殿顺妃住处给惇嫔,惇嫔住处给顺妃。明常在住顺妃次间。圆明园容妃住处给惇嫔住,惇嫔住处给容妃。顺妃带明常在住永寿宫”。至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芳嫔陈氏迁居永和宫。
- 清嘉庆朝如妃钮祜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