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的文化
毛里塔尼亞文化 |
毛里塔尼的文化毛里塔尼亞從地理、文化、社會諸方面上看,既是阿拉伯同家,又是非洲國家,被稱為阿拉伯一非洲之橋:因此,它兼有阿拉伯和非洲的風俗習慣。毛里塔尼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毛里塔尼亞人一般歡迎貴賓,慣以「烤全羊」作為最盛情的款待。[1]
一、風俗習慣
毛里塔尼亞人的生活方式已完全伊斯蘭化,每天進行5次祈禱儀式,中午1次,上午和下午各2次。虔誠的教徒們嚴格按照規記的時刻,面向聖城麥加跪拜,從不延誤。根據教規,祈禱首先要淨手、淨臉。無水時可用沙代水擦臉擦手。每逢重大的宗教節日,居民都要殺羊宰牛慶賀。毛里塔尼亞人非常重視見面禮節,即使是一般熟人見面,也要互相緊緊握住對方的手,熱情地寒暄一番。他們還有請客人喝茶的習慣,稱見面三杯茶。
請客時沒有其他容具,所有的食物都放在一個大盤子裡。用餐時,必須先洗手,然後用手抓着吃。左手被認為是不潔淨的,要用右手抓食。出訪一般不帶家眷。家中來客,婦女一般不出來作陪。如果是非常熟悉的客人,婦女才出來陪坐。男女見面,男子不能主動與女子握手,如果女子認為對方是信得過的朋友,她會主動伸出手來。與婦女交談時,不要問她有幾個孩子,如果你問了這個問題,她不僅不回答,還會生氣。
二、飲食文化
毛里塔尼亞人一般歡迎貴賓,慣以「烤全羊」作為最盛情的款待。他們非常喜歡喝綠茶,他們煮的茶濃如咖啡,茶里要加入少量的白糖和鮮薄荷葉,味道香甜醇厚,略帶苦澀味。他們喜歡吃中餐,用餐不是一雙手。吃肉用手撕、吃飯用手抓,只是在一些官方場合有些人才使用西式餐具。
毛里塔尼亞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鮮、嫩、香,注重菜餚量大實惠。
②口味 口味一般不喜歡太咸,偏愛辣味。
③主食 慣以米飯為主食,對麵食品種也樂於品嘗。
④副食 愛吃牛肉、羊肉、雞、鴨、魚、蝦等;蔬菜愛吃捲心菜、辣椒、西紅柿、豆類、黃瓜、洋蔥等;調料愛用胡椒粉、辣椒粉、丁香、玉果、椰子油、棕櫚油等。
⑤製法 對烤、燒、煎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清真菜、川菜。
⑦菜譜 很欣賞手抓羊肉、烤鴨、香酥雞、雞脯冬瓜、鍋燒牛羊肉、炸香蕉夾、咖喱牛肉、炸烹蝦、熗青蝦、烤全羊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進餐時不喝酒,而通常以水和駱駝奶為主要飲料,他們還很喜歡喝又釅又甜的綠茶。
⑨果品 喜食香蕉、椰子、柑桔、哈密瓜、西瓜、芒果等水果、乾果喜食花生米,腰果等。
三、風土人情
1.由於毛里塔尼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進餐時不喝酒,只喝水和駱駝奶。每當有貴賓光臨時,他們就拿出大葫蘆瓤,當場牽來駱駝,擠出大碗大碗的奶,讓客人輪流喝,以示尊敬。如有特大喜事舉行宴會時,請吃的全是烤羊。毛里塔尼亞人非常喜歡喝茶。但一般都是喝綠茶,不習慣喝紅茶。他們煮的茶濃如咖啡,茶里加入少量的白糖和鮮薄荷汁。味道香甜醇厚,略帶苦澀味。茶是待客人的必需品,他們稱作「見面三杯茶」。
2.毛里塔尼亞人的主食以玉米煮的為主。近年來,年青婦女穿花花綠綠的色裙已相當行,而較年長的婦女仍然保持着傳統的習慣。除城裡人外,牧民大多只在出生、婚嫁或死亡等重大時刻沐浴。
3.毛里塔尼亞人的服飾別具一格,帶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一般都是男袍女裙。男子穿白色或藍色的「布布」大袍,頭上纏一條長長的白布頭巾,腳蹬一雙光頭無後跟的皮涼鞋。「布布」大袍的前胸上開兩條長逢,裡面逢着兩個大口袋,可裝不少錢物。
4.在毛理塔尼亞,朋友見面時,熱情問好,緊拉着手依依不捨。問好時,不僅問人好,還常常問對方的羊、駱駝、牛好不好。這種罕見的問候方式,大是因為在這個以農業為主的*里,牲畜興旺與否與人們的生活和命運有着密切關係的緣故吧。
四、旅遊文化
毛里塔尼亞只有一條長600公里的鐵路,連接毛里塔尼亞北部非德里克鐵礦和努瓦迪布, 運輸鐵礦石至努瓦迪布港口的火車被稱為全*最長的火車,也成為旅遊景點之一。
始建於公元12世紀的欣蓋提,是往返於北非和歐洲之間的沙漠商隊的必經之路。17至19世紀,欣蓋提達到鼎盛時期,它與瓦丹、提希特和瓦拉塔等幾座城鎮連成一個商業中心,非常繁榮。沙漠商隊除帶來各種各樣的商品外,還帶來了文化和知識。欣蓋提逐漸成了一個宗教和文化中心。人們在當地建成了一所圖書館,收藏以古蘭經為代表的各種書籍,供人們學習伊斯蘭文化。
欣蓋提古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第七大聖城,其清真寺是*最*的建築,尖塔由干石砌成,鑲有駝烏蛋。城邊「沙河」也是一景,被譽為毛里塔尼亞的「聖城」。人們常說:不到撒哈拉就不算到過非洲。去欣蓋提看撒哈拉就是一個很好的去處,該處已經成為毛里坦尼亞*的旅遊景點,城裡還有古清真寺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