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歡·自嘆(汪精衛)
作品欣賞
作者簡介
汪兆銘(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陰(原紹興縣),出生於廣東三水字季新,筆名精衛,因此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未遂,袁世凱統治時期到[[]]。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2]
1883年5月4日出生於一位汪姓客商家,1903年官費赴日本留學。1905年參與組建同盟會。一度主編《民報》。
1905年~1906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期間,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傳革命主張,抨擊清政府和改良派,產生了積極影響。1907年隨孫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謀殺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汪出獄並結識袁世凱。與楊度組織「國事共濟會」,呼籲停戰議和。12月,充當南方議和參贊,參與南北和談,主張孫中山讓權,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
1922年~1923年,孫中山籌備改組中國國民黨,汪精衛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汪精衛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
1925年3月孫病危,汪精衛代為起草遺囑。孫中山病逝後,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精衛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汪精衛也於7月15日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1928年11月,陳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組派,汪精衛被舉為首領。1930年汪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共同反蔣。失敗後,潛逃香港。
1931年,汪精衛糾合各派反蔣勢力,在廣東另立國民政府。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各黨派共同抗日。蔣介石、汪精衛再次合作。
1935年汪被刺受重傷。1936年西安事變後,準備乘機取代蔣介石出掌政權。蔣介石回南京後,汪精衛出任國民黨政治委員會主席。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汪精衛被舉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黨、政權勢均在蔣介石之下。11月,日本再次發出誘降聲明。於是,汪精衛集團代表高宗武、梅思平與日本代表影佐楨昭、今井武夫在上海舉行秘密談判,簽訂《日華協議記錄》。[3]1938年12月潛逃越南,發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後於8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宣布「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簽訂《日華新關係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長」兼「國民政府主席」。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病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