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學
植物生態學( plant ecology ),是生態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研究植物的分布和數量,環境因素對植物的豐度的影響,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1]。
它們的實例是在北美溫帶落葉林的分布,沙漠植物對水的競爭,或放牧的成群動物影響草原的組成,乾旱或洪水對植物生存的影響。
目錄
分布
植物分布受歷史因素,生態生理學和生物相互作用的組合支配。 可能存在於特定地點的一組物種受到歷史偶然性的限制。 為了表現出來,物種必須是在一個地區進化或分散在那裡(自然或通過人類機構),並且不能在當地絕跡。 當地存在的一組物種進一步局限於那些具有適應生存環境條件的生理適應。 這個群體通過與其他物種的相互作用被進一步的塑造[2]。
植物群落基於主要植物物種的形式廣泛分布到生物群系(Biome)中。 例如,草地以草為主,而森林以樹為主。 生物群系由區域氣候決定,主要是氣溫和降水,並遵循一般的緯度趨勢。 在生物群系中,可能有許多生態群落(Community (ecology)),這些生態群落不僅受到氣候還受到各種小尺度特徵的影響,包括土壤,水文學和干擾狀況。 生物群系也隨着海拔變化而變化,高海拔的生物群系通常類似於高緯度地區的生物群系。
研究內容
植物生態學包括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和生態系統學四大部分。研究植物生態學的目的在於闡明外界條件對植物形態結構、生理活動、化學成分、遺傳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條件的適應和改造作用。為農業、林業、畜牧業生產服務。植物生態學也是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礎之一。
植物生態學 plant ecology 以植物為研究對象的生態學。C.Schrter(1902)根據研究對象,曾經區分為植物個體形態學(plant autoecology)、群落生態學(synecology)、植物生態地理學等。個體生態學以前是從目的論適應為中心的花生態學出發,然而現在的主流是從野外生理學發展起來的實驗生態學。群落生態學是以群落的分類以至形態(J.Braun-Blanquet,1928)或演替現象(F.E.Clements,1916及其他)為研究中心。
最初,兩者之間幾乎毫無關係,但是直至最近,根據與群落結構有關的生理及物質代謝的研究,兩者已趨向於結合。植物社會學與群落學大體作為同義使用。A.F.W.Sehimper(1898),隨後J.E.B.Warming(1918)所建立的植物生態地理學(ecological plant geography)主要是以研究群落的分布、環境條件與分布之關係等為對象,因而具有群落生態學各論的性質。植物生態學與農學有着密切的關係。
參考文獻
- ↑ Keddy, Paul A. Plants and Veget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521-86480-0.
- ↑ Lambers, Hans; F. Stuart Chapin III; Thijs L. Pons.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Second.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