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栽桑》是元朝陸文圭的作品之一。

陸文圭,字子方,號牆東,人稱「牆東先生」。元代著名學者,著有《牆東類稿》二十卷傳世。陸文主學術造詣深厚,宋咸淳年間中鄉舉,宋亡隱居,專心治教,精研醫學,延祐復科再中,此後一生設教於吳縣、容山。其治身嚴謹,為文融會貫通,是東南地區學者的代表之一。

栽桑

目錄

思想成就

《牆東類稿》共二十卷,系陸文專一生的創作,蘊含其思想精粹。原本已失傳,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編纂人員從《永樂大典》中搜采輯佚,共得文300多篇,詩詞600多首,仍按原目,成20卷收入《四庫全書》。此後,還有道光十九年(1839)世德堂刊本,光緒間刊本,《常州先哲遺書》本,有補遺1卷、金武祥撰校勘記1卷。《元史》評論"文圭為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

《牆東類稿》對於研究元代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社會現狀、文化教育、和江陰地區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作品中所體現陸文主思想可分三大部分:吏治思想、食貨思想以及治學思想。陸文圭吏治思想主要受傳統儒家思想[1]影響,透過文集中的言語,表現了一個傳統儒士的良好政治修養。其中,包括為人臣的君尊臣卑理論,又不乏向上進言的制臣之道。同時《牆東類稿》中還涉及到陸文圭選賢任能的獨到見解:他提倡廣開言路,均衡取仕,在對待人才方面,不分畛域,唯才是舉,提倡均俸厚養。對於官員的文化修養和儒生的政治覺悟,陸文主在《儒學吏治》中均有詳細記述。

在陸文圭的吏治思想中,無不以體恤民情為準繩。他針砭時弊的建議,來源於深入的社會體驗,他始終將儒家思想中的「以民為本」融合到政治策略之中。針對流民,提出擇守令、輕賦役[2]、議賑貸三法。面對自然災害,提出了開義倉、寬租債之舉。對於解決當時社會問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陸文圭的食貨思想,包括了鹽法、鈔法、以及土地之法三方面內容。土地之法要求還地於民,鈔法又提出符合市場供給需求,適當發行紙幣,點出禁奢從簡的中心議題,而鹽法又要求精簡流通渠道,給予下層鹽戶適當優惠,同時合理放寬對民間小型商販的控制,又刺激了民間資本活躍。每條論述詳略得當,有理有據,處處以民為本,反映了深刻的「以民為本」的從政思想。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也是傳播社會文化,傳遞社會生產經驗的基本渠道。陸文圭《牆東類稿》中多保留江陰教育史實等多篇文章,如《吳縣學田記》、《江陰修學記》、《江陰重修學記》、《教授廳壁記》等,不但反映了元代江陰地區的地方教育的基本情況,在文章中也一一闡述自己的治學思想。他認同傳統儒家教育,重視教育功能,又論述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文道觀,這對後世江陰地區乃至江南地區的文學寫作的風格影響頗深。

視頻

栽桑 相關視頻

《四庫全書》是如何編纂的
百家講壇:《永樂大典》之謎,朱棣下旨編纂《永樂大典》的用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