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楸
核桃楸(学名: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一种雌雄异型异熟物种,乔木,高达20余米;枝条扩展,树冠扁圆形;树皮灰色,具浅纵裂;幼枝被有短茸毛。奇数羽状复叶生于萌发条上者长可达80厘米,叶柄长9-14厘米,小叶15-23枚,长6-17厘米,宽2-7厘米;分布区地处温带、局部地区可伸入亚热带北缘。喜欢凉干燥气候,耐寒,能耐-40℃严寒[1]。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
乔木,高达20余米;枝条扩展,树冠扁圆形;树皮灰色,具浅纵裂;幼枝被有短 茸毛。奇数羽状复叶生于萌发条上者长可达80厘米,叶柄长9-14厘米,小叶15-23枚,长6-17厘米,宽2-7厘米;生于孕性枝上者集生于枝端,长达40-50厘米,叶柄长5-9厘 米,基部膨大,叶柄及叶轴被有短柔毛或星芒状毛;小叶9-17枚,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初被有稀疏短柔毛,后来除中脉外其余 无毛,深绿色,下面色淡,被贴伏的短柔毛及星芒状毛;侧生小叶对生,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截形至近于心脏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
花序
雄性葇荑花序长9-20厘米,花序轴被短柔毛。雄花具短花柄;苞片顶端钝,小苞片2枚位于苞片基部,花被片1枚位于顶端而 与苞片重叠、2枚位于花的基部两侧;雄蕊12枚、稀13或14枚,花药长约1毫米,黄色,药隔急尖或微凹,被灰黑色细柔毛。雌性穗状花序具4-10雌花,花序轴被有茸毛。雌花长5-6毫米,被有茸毛,下端被腺质柔毛,花被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被柔毛,柱头鲜红色,背面被贴伏的柔毛。果序长约10-15厘米,俯垂,通常具5-7果实,序轴被短柔毛。
果实
果实球状、卵状或椭圆状,顶端尖,密被腺质短柔毛,长3.5-7.5厘米,径3-5厘米;果核长2.5-5厘米,表面具8条纵棱,其中两条较显著,各棱间具不规则皱曲及凹穴,顶端具 尖头;内果皮壁内具多数不规则空隙,隔膜内亦具2空隙。花期5月,果期8-9月[2]。
生长环境
分布区地处温带、局部地区可伸入亚热带北缘。喜欢凉干燥气候,耐寒,能耐-40℃严寒。不耐荫,以 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沟谷栽培为好。干旱瘠薄及排水不良好处不宜生长。主要产区的气候较温凉湿润,冬春季寒冷,积雪与冰冻期长,极端最低温可达-5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多为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6.5。为喜光、喜湿润生境的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常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中、下部山坡和向阳的沟谷。多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Maxi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槭类Acer spp.、 榆树Ulmus spp.等组成 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混交林。萌蘖性和萌芽力较强,疏林内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花期4--6月,果实9--10月成熟。
分布范围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完达山脉、 长白山区及辽宁东部,多散生于海拔300~800米的沟谷两岸及山麓,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及河北、河南、山西、甘肃等地也有少量分布。苏联 远东地区、朝鲜北部也产。喜光。耐寒性较强,但有干风吹袭时易引起干梢。适生于腐殖质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谷地或山坡下腹。生长较快。天然林20年左右开始结实,8~9月果熟。种子繁殖或用萌蘖更新。植苗和直播造林均可,但由于苗木根系发达,主根深长,移植时易伤及主根,同时 种子发芽率高,多采用直播造林。萌蘖性较强,伐根往往萌发出很多萌条,生长良好,如果采取适当措施,及时选 留萌条,可达更新目的。主要病害有枯枝病。害虫有核桃横沟象、核桃长足象、核桃鞍象为害果实、根颈, 核桃举肢蛾为害果实。
核桃揪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在黑河、嫩江、讷河、甘南、逊克、嘉荫、萝北、同江、抚运以南均有分布;次为吉林(除东北部外)、辽宁,并零星分布于内蒙古东部 布特哈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喀嘈沁旗,洒北北部兴隆、 遵化、 蓟县、 易县、 蔚县与南部内兵及北京房山,河南北部 辉县、济源,山西北部浑源与西北部兴县,陕西北部辉县、济源,山西北部浑源与西北部兴县,陕西北部甘泉与南部洋县、周至、南五台等地,朝鲜北部、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视频
核桃楸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沈药植物知多少】耐霜熬寒——核桃楸 ,搜狐,2017-09-05
- ↑ 雾灵山常见保护植物——核桃楸,搜狐,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