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文
楊延文
楊延文 | |
---|---|
出生 | 1939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國家一級美術師 |
知名作品 |
《楊延文中國山水畫集》 《楊延文近作》 《清水出芙蓉——楊延文畫集》 |
(1939.09-2019.01.09)河北省深縣[1] ,畢業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生前為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 。
2019年1月9日20時50分,楊延文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0歲[3]
目錄
人物簡介
1939年農曆7月24日,楊延文出生於河北深縣柏樹村一個農民家庭。筆名柏樹村,堂號鑄劍堂[4] 。
1947年,柏樹村建立解放區小學,始入學識字。
1952年,考入深縣二區祁家池完全小學。1954年小學畢業,隻身赴京求學,就讀於北京市第五十二中學(現為北京市門頭溝大峪中學)。
1957年考入北京藝術學院,先在預科部學習基礎課程。
1959年升入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第三工作室,師從吳冠中、趙域。
196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臘月慈祖母辭世。
1965年5月與妻子楊寧玲結婚。
1973年下放農村鍛煉,同年油畫「風雪草原育新人」參加北京市美展。
1975年參加「艷陽天」連環畫創作集體,同年該作品參加全國美展,並結集成冊出版。
1978年任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從油彩到墨彩,走上了現代中國畫的創作道路;同年11月赴桂林寫生。
1979年游三峽,所作《翠屏織錦》獲北京美術創作獎。1980年出席北京市文化會和北京市第一屆美代會。
1981年春天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井岡泉水》獲北京市優秀美術作品創作獎。10月遠遊青海高原,創作了《絲綢古道》等系列潑墨山水畫作。
1982年再次赴川、遍游川西、川北和川東,創作了《九寨飛瀑》、《廣安翠竹》等畫作。
1983年參加意大利第五屆曼恰諾國際美展;《江村疏雨》被評為第一名,並榮獲金牌獎。
1984年《江河源頭》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
1985年訪問澳門,參加聖保羅雙年展;出席中國美術家第四次代表大會;出版了《楊延文中國山水畫集》;並以十幅作品參加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在香港舉辦的《當代中國畫展》。
1986年參加中日聯展和印度三年一度世界美術大展。同年深入太行山、匡廬等地寫生。11月參加蘇州建城2500年紀念活動,進行水鄉寫生。1987年6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同年參加瑞士巴塞爾國際美展。
1988年4月訪問美國紐約、洛杉磯、華盛頓、並在東方畫廊舉辦個展,出版了《楊延文近作選》。同年參加了摩納哥蒙特卡洛現代藝術國際展和美國克羅納特博物館主辦的現代中國畫在美國巡迴展以及中國國際水墨畫大展。
1989年1月訪問澳門,舉辦《北京風光》聯展。4月第二次參加摩納哥蒙特卡洛現代藝術國際展。9月訪問香港,出席香港榮寶齋與北京榮寶齋聯合舉辦的《楊延文畫展》,出版了《楊延文畫集》、〈漁火〉參加了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0年4月訪問日本,出席由中國榮寶齋在日本主辦的〈楊延文畫展〉,並出版畫集。9月香港大業公司出版豪華本〈清水出芙蓉--楊延文畫集〉。12月赴新加坡訪問,並出席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嘉庚堂舉辦的〈中國一級畫家楊延文畫展〉。
1991年10月香港萬寶堂畫廊同時在香港交易廣場大廈和新加坡萊佛仕中心舉辦《山川言志--楊延文畫展》,出版豪華本《山川言志--楊延文畫集》。
1992年6月應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之邀請訪問意大利。7月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
199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豪華本《楊延文畫集》。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山水畫展"評委。7月赴黃山。10月,人民日報國慶專刊發表《鄧小平舊居圖》。12月,《春風楊柳萬千條》參加"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展"。
1994年《楓橋》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暨"北京市慶祝建國45周年展"。中國日報(英文版)發表長篇專題採訪"藝術家楊延文"。12月出席在深圳舉行的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工作會議。
1995年5月響應江澤民號召,參加由高占祥團長率領的中國文聯萬里有風團訪問上海。隨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日本,參加日本國際水墨畫展開幕式和學術研討活動。10月在新加坡興藝美術中心舉辦"又見延文"新作展。
1996年入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當代卷〉。入選〈中國當代大師作品集〉。〈美術〉11月號,〈中國畫報〉7月號均以"情系山水"為題。大篇幅發表評介文章和登載數幅近作。參加由"中美院"在美術館舉辦的"當代中國水墨畫邀請展"。
1997年受聘出任北京市人民政府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出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6月在英國倫敦當代畫廊舉辦"楊延文作品展",作品被巴黎銀行及倫敦和德國收藏家購藏。同月在日本大坂坂急美術館舉辦"楊延文作品展"。
1998年受聘任文化部舉辦的中國美術年評委,作品〈虎峪〉參加"中國美術年--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入選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畫集。12月受北京市人民政府派遣,赴日本參加北京、東京、漢城友好城市10周年慶典活動及中、日、韓書畫作品展開幕式和學術活動。
1999年1月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跨世紀二十一人中國畫展"。3月在廣州"華藝廊"舉辦"楊延文畫展"並同時出版畫集。8月為中南海懷仁堂休息廳創作完成八尺山水畫《滿園芳菲》。10月《蘭島之夜》獲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2000年出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並出任北京市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副主任。《層林盡染》參加「百年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9月訪問冰島,出席中國文化部展出公司和冰島國家美術館主辦的當代中國畫展。11月出席文化部組織的第一次全國畫院工作會議。
2001年全國畫院雙年展在西安舉辦並出席了在西安召開的全國美術工作會議。北京畫院舉辦「綠風——關愛家園畫展」和「遠山在召喚——南召風光畫展」。8月在慶祝建黨80周年時被評為北京市宣傳系統先進共產黨員,受到表彰。
2001年9月北京畫院正式設立楊延文山水畫高級工作室。工作室在冊畫家有吳海舟、李慶林、包洪波、劉波、江尚鴻、沉孚、杜江岩、張北雲、畢強、王明洲、林江東、季勝傑共12人。
2002年畫院建院45周年,舉辦「大將之門」畫展轟動畫壇。
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並在3月出席第一次全體會議。9月全國畫院雙年展在廣州舉行,任藝術委員會成員和評委。10月出席中國美協藝委年會,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在大連舉行任評委。11月參加策劃和組織「古都風韻——園林勝境」在美術館展出,它是北京畫院策劃出台的一個重大系列展覽項目,受到北京市委的支持和關注。12月出席第六屆中國美協代表大會並當選為理事。
2004年6月第二屆古都風韻展——故城巡夢在美術館舉行。7月入選全國政協分省美展北京地區代表畫家之一。9月獲文化部藝術研究院頒發的黃賓虹獎。中國畫作品《將進酒》在瀚海秋季拍賣會上以人民幣118萬元的高價拍賣成交。
2005年1月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完成了紀錄片「畫家楊延文」的拍攝和製作。3月「風梳柳」等10件作品參加了由全國政協主辦的「北京當代國畫優秀作品20人」展,這是一項由全國政協前出席倡導並實施、現任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全力推進的一項重要藝術工程。4月由全國政協主辦的「北京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移師中國美術館繼續展出。5月榮寶齋舉辦的「楊延文新作」展在榮寶齋展出,並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了《楊延文新作》畫集。42件作品在展出期間全部售出,其中《清、奇、古、怪》以160萬元被一企業家購藏。6月由華藝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美術家檔案——楊延文卷》上市發行。7月任「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與油畫比較展」評委,作品《滿庭芳》被授予優秀獎。8月隨全國政協視察團赴甘肅,走訪了戈壁灘、玉門關、敦煌、麥積山和甘南。10月9日應中央聯絡辦之邀訪問澳門。10月17日《赤水河畔》參加中國北京畫院和日本南畫院第六回聯展。10月24日參加「山水情——海峽兩岸藝術交流展」。11月應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之邀,為香港特首曾蔭權創作《虎溪三笑圖》。12月作為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嘉賓,出席央視經濟論壇2005年度創新人物評選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現場答辯會,並與王健林董事長進行了面對面的藝術交流 。
成就
曾任北京畫院黨委成員兼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北京市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會副主任、中國美協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藝術品中國資深藝術顧問,國務院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兼法人代表。曾多次獲得北京市美術展覽獎項。 1983年獲意大利第五屆曼齊亞諾國際美展金牌獎、聖保羅雙年展、中日聯展、印度「世界美術大展」。
198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同年參加瑞士巴塞爾國際美展。多次在美國、香港、新加坡、加拿大、英國、日本舉辦個人畫展。
1999年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2004年被授予黃賓虹獎。
藝術特色
楊延文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堅信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他非常尊重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地融會西法,注重技術能力以表達情感的完善,自80年代起,延文孜孜不斷,定生、涵養、修煉,成為他獨特的藝術途徑,他的畫探索融合中西的造型寫意技法,畫面奔放、筆墨酣暢。
楊延文的畫是美的,是一種看得見、有底蘊的美,是摒棄了腐朽、充滿了生機的美。他的畫之所以感人,是他自己對生活的首先感動,他每每都是有感而發,畫看到的、畫想到的,筆下總是洋溢着生活的熱忱,營造着人文情致和境界。他實踐的是「中」為主體的探索,深諳古人文思意趣,把握着書法用竺的主旨,用線是他重要的特色。他在繪畫中的線性表達了他對傳統書與畫的深刻理解,他完全掌控着線條,「盡精微,致廣大」,貌似不經意的牽線游帶,或剛或柔,律動傳民表。不卑不亢地駕馭着書法線條,是他在中國畫創新求變的道路上精明之處。
彩墨韻致,也是他的獨到匠心。是他不拘泥陳規,求新求變的又一聰敏之處。他以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把生活和人文傳統,乃至畫家個人的品格溶在一起,以筆情墨韻和斑斕色彩構成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得以品味的佳作,他的畫體現了中國精神。楊延文在當代中國畫壇獨具風姿。
楊延文工作室
2001年9月北京畫院正式設立楊延文山水畫高級工作室。北京畫院官方認可、工作室在冊畫家有吳海舟、李慶林、包洪波、劉波、江尚鴻、沉孚、杜江岩、張北雲、畢強、王明洲、林江東、季勝傑共12人。
人物軼事
與整個時代大道同行
雙手接過楊延文院長的名片,他笑呵呵地說:「我的名片上什麼都沒有。」
果然,名片上只有「楊延文」3個大字,沒有職位、頭銜等等名片上本該有的字眼。
畫家在畫卷上善於留白,而這名片上的「留白」不免使人愕然。轉念一想,這些頭銜對老爺子來說只是過眼浮雲,也許只有「楊延文」3個大字才是他想要別人記住的。
「我最怕被尊重」
楊老戲稱自己是「下崗之後又上崗」。在就任書畫院院長之前,他辭去了任了8年的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的職務。主動給自己「下崗」的他怎麼又願意再次「上崗」呢?他說:「我這個人呀,最怕被尊重。一被尊重,我這支股票就被書畫院套牢了。」國務院參事室相關領導幾次找楊延文談話,希望他接過書畫院的擔子。畫家固然愛無官一身輕的灑脫,但是他「最怕被尊重」,於是還是被「套牢」了。
楊老的性格是要麼不做,做就要做最好。落實到工作上,就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年逾古稀的老爺子每天早上7點半就到了單位,比年輕人來得都早。「我要帶頭嘛,不能光去管別人,我自己先以身作則。」
他辦起事情來雷厲風行,效率高得驚人。剛剛走馬上任幾把火就燒得轟轟烈烈。給書畫院成立理事會,並將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十幾位書畫家聘為理事,另外聘任相關領導、企業家等進入理事會共同協理書畫院;召集安徽等4家省級文史研究館館長開調研會,以廣東省文史研究館為依託成立南方分院,另外3個分院正在籌備中;已經和榮寶齋簽署好協議為80歲以上的老書畫家們出版《耆碩留真》,為老藝術家們合冊成書,留住經典,計劃3月份召集全國各省文史研究館代表開「杏林雅集」年會,討論在今天這樣日新月異活力十足的社會如何發展書畫藝術。中央文史研究館建館60周年,楊延文還計劃屆時舉辦一系列全新的大規模多視角的慶祝活動,讓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得以雄風展現,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楊老認為,要想辦好書畫院,指導思想要明確:「我要把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辦成富有特色,具有民族精神,代表國家水平,不斷推出大家,善於提攜新人的一流畫院。」
「所有的傳統,在當時都是創新。」
楊老一直是一個不斷突破自我、時時勇於創新的畫家。科班油畫出身的他國畫山水也享譽畫壇。對於他來說,游弋在油畫與國畫之間是如魚在水,怡然自得。二者只是工具性能不同,而其內在的藝術本質則萬變不離其宗。放下油彩轉向墨彩,楊老總是不滿足,總是想要探索新的領域。「藝多不壓身」,他笑着說:「我覺得一個好的畫家應該是全面的,多才多藝嘛。而最終各種藝術的技巧融會貫通,才能觸摸到一種境界。」 「我一生都反對重複。」多層面的探索,不斷的自我融合,內在學養的不斷演進,新技巧的學習和糅合,旨在創作新作品。這個「新」不是畫出一幅畫來就是新作品了,不落窠臼才算是新。不能重複自己,是楊老創新的一個基本要求。
可能有人會奇怪楊老為何如此執著於「新」。好好的承繼傳統不是也很好嗎?他回答:「任何一個傳統的技巧或表現方法都無法承載今天這麼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對藝術的高要求。我們只有按這個時代的精神來出新,藝術才能夠完成它應有的使命。」是的,如今的經典,在誕生伊始何嘗不都是新作品呢?固守所謂「傳統」只能走向沒落和消亡,「所有的傳統,在當時都是創新。」
作為書畫院的院長,楊老當然還是強調要「新」:一是要提攜推薦新人,二是要藝術家們出新作品。管理上也要「新」:辦書畫展不要藝術家們捐出作品,而是借出好作品,展出結束完璧歸趙——只有這樣書畫家們才捨得把他們的心頭之愛拿出來。此次「大道同行——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特邀展」,也是全新的模式:耄耋之年的老書畫家與較為年輕的書畫家一起,油畫和國畫一起,書法與畫作一起。楊院長笑稱他這是在做一個書畫界的「佛跳牆」:「這是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過程,八個人,每人七八件作品,欣賞起來不會疲勞,並且不同風格的作品正好起到相互襯托的作用。」他相信,這樣的形式會成為一種新的展出模式。 「這個時代的盤子裡一定有珍珠」
楊老坦言他不喜歡某些感嘆今不如昔的言論。有人感嘆說中國再不會產生魯迅,魯迅時代的中國和當今的中國不同。不同的時代必然產生具有不同影響力的大家。正如楊老在前幾日的《大道同行》媒體見面會上所說:「我們的國家還從沒有像今天那麼強盛過。」和諧盛世,自然沒有了魯迅時代的唇槍舌劍,富有生機的中國定會產生屬於她自己時代的經典藝術和大家。
「我們的國策是科學發展觀,什麼意思,是進步的意思。怎麼才能進步?創新才能進步。一個全新的社會要求全新的藝術作品,現在是新的藝術作品,將來就會成為經典。」楊老的話透出了強烈的時代感和使命感。明明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卻比很多年輕人都更真切的洞悉時代的脈搏。「我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盤子裡一定有珍珠。」這個珍珠,就是新的作品,也即是明天的經典。作為書畫院的院長,楊老要培養珍珠、發現珍珠,作為畫家,更要不斷地創造珍珠。
繁忙的公務占用了楊老的大部分時間,對於創作是不是會有一定的影響呢?面對我的詢問,楊老點點頭:「確實是占用了我很多的時間,不過這種事情有失有得。管理開拓了我的思路,讓我更多地接觸了藝術之外的領域,這對於我的創作是特別有利的。工作使我變得年輕,變得天真,讓我更加渴求對於知識的吸納。另外,作為書畫院的領頭人,對於我也是一個激勵,因為藝術上我也得做個領頭羊。公務占用掉的時間,我可以利用閒散時間補回來。越忙越激勵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收入《大道同行》畫冊的《餘暉》、《隙縫中的生命》就是楊老新創作的,可見公務繁忙果真沒有影響到藝術創作,不但有量,還有質的保證。楊老認為工作和創作並不是矛盾的,工作是創作的調節,就像是食品中的調味料一樣,有了調味料,才會多姿多彩,回味雋永。再說,創作本身不是工廠里生產商品,而是必須有激情,有思考,達到不吐不快的火候時噴薄而出,才會是生動的好作品。
人物評價
他在探索中國畫不斷創新的道路上以中西畫法兼容並蓄,是一位成功的,並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並以他的自信和才華成為當今中國畫壇售受矚目的人物。楊延文繪作「努力將油彩的濃郁引進墨彩,同時儘量發揮國畫中『白』的積極作用」。(吳冠中評)
視頻
微視頻·畫壇掌故(9)——楊延文從恩師吳冠中那學到的心法
參考資料
- ↑ (1939.09-2019.01.09)河北省深縣,品略 - www.pinlue.com/arti...- 2019-4-17
- ↑ 北京市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新浪網 - blog.sina.com.cn/s... - 2016-2-24
- ↑ 2019年1月9日20時50分,楊延文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0歲,搜狐 - www.sohu.com/a... - 2019-1-13
- ↑ 1939年農曆7月24日,楊延文出生於河北深縣柏樹村一個農民家庭。筆名柏樹村,堂號鑄劍堂,孔夫子舊書網 - book.kongfz.com/1... - 20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