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
目錄
正文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李白
李白[1](701年-762年),出生於西域碎葉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舊彰明縣青蓮鄉。被後人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2],為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3]。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生平簡介
李白二十五歲出蜀,他離開長江三峽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游揚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陸(公元727年),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秋,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游太原祠。
次年春天返返安陸不久,就移家東魯。在任城安家。又隱居徂來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谿六逸。其間曾回漢、襄一次,並且北游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長安。
因玉真公主、賀知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由於李白身上那股子傲氣,目中無人,就難免開罪於一些小人,如高力士等,終於蒙讒出京。他在這裡開了眼界,增長了見聞,對當時日趨朽沒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認識,他搜羅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和充實了作品的內容。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
李白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回到潯陽。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臨准,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折回,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在當塗令李陽冰任所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4]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仕官生涯
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他才以高科考取進士,此後便踏上了仕途。806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同年四月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今西安周至縣)尉。807年,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808年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從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任左拾遺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5]
獨坐敬亭山
大家都熟悉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之所以對「敬亭山」情有獨鍾,恐怕與謝眺在任宣城太守時的作品〈游敬亭山〉也不無關係:
茲山亘百里,合沓與雲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上干蔽白日,下屬帶回谿。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低。獨鶴方朝唳,飢鼯此夜啼。渫雲已漫漫,夕雨亦淒淒。我行雖紆阻,兼得尋幽蹊。綠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皇恩竟已矣,茲理庶無暌。
尤其可貴的是:謝眺對後進獎掖不遺餘力。把為人揚名,視為己任。年紀雖輕,以風範論,也無愧「詩宗」二字了!
李白狂傲一世,唯獨低首謝玄暉,又豈是偶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