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立
《暮立》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絕句。詩中表現了秋季黃昏之時詩人的寂寞悲苦的心情。
《暮立》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此詩是白居易為母守喪退居渭上時期所作。詩中表現了秋季黃昏之時詩人的寂寞悲苦的心情。
目錄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暮立》
黃昏獨立佛堂前,
滿地槐花滿樹蟬。
大抵四時心總苦,
就中腸斷是秋天。
作品賞析
【注釋】:大抵四時心總苦①?就中腸斷是秋天??
①苦:佛教教義,苦海無邊。
《暮立》是一首七言絕句。這兩句是說,一年四時心總懷苦;秋風蕭瑟,萬木衰落的秋天,那是令人腸斷的季節。時詩人服母喪居下渭村,年齡四十剛過,頗貧病,元稹分俸濟其睏乏。
這兩句詩就是反映了當時的心境,前句寫心懷苦,後句寫身懷苦。身心之苦,一遇蕭瑟的秋日,就會更加令人愁腸滿腹。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2]
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 縮略圖 ,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3]
閒適詩和諷喻詩是白居易特別看重的兩類詩作,二者都具有尚實、尚俗、務盡的特點,但在內容和情調上卻很不相同。諷喻詩志在「兼濟」,與社會政治緊相關聯,多寫得意激氣烈;閒適詩則意在「獨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與元九書》),從而表現出淡泊平和、閒逸悠然的情調。[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