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普通火冠戴菊

普通火冠戴菊
普通火冠戴菊
原图链接

中文学名:普通火冠戴菊
拉丁学名:Regulus ignicapilla
别称:普通戴菊,火冠戴菊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戴菊科
属:戴菊属
种:普通火冠戴菊
亚种:4亚种
命名者及时间:Temminck, 1820
英文名称:Common Firecrest

普通火冠戴菊(学名:Regulus ignicapilla)[1] 体型娇小似柳莺。背部为青铜色,肩部为明亮的橄榄绿色。头部拥有一条黑色的眼条纹,长长的白色眼眉。冠部颜色明亮,雌性为黄色,雄性为橙色。常见于多数温带及亚高山针叶林,独栖于针叶林林冠下层。以昆虫为食。声尖细而高。巢由泡沫和毛绒植被,动物毛发,蜘蛛网和羽毛构成。[2] 分布于海拔2000至3000米的针叶林及山地林间。常与山雀及其他种类混群。冬季下至较低海拔地区。注:因为台湾戴菊和普通火冠戴菊的英文名称分别是“Flamecrest”和“Firecrest”,所以,这两种戴菊在中国通简称为“火冠戴菊”,但实际这是两个同一属的不同物种。

目录

生活习性

以昆虫为食。声尖细而高。常与山雀及其他种类混群。冬季下至较低海拔。行为和金冠戴菊类似,在冬季可以加入到山雀和其他小型鸟类的群体。鲜艳的头部色彩在茂密的植被中,可以在同一物种的成员之间达到沟通的作用,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在法国,这种鸟是留鸟,但中欧的一些物种会迁移到地中海黑海北非的海岸。

外形特征

普通火冠戴菊为戴菊科戴菊属的鸟类,体型娇小似柳莺。体长约9厘米,翼展14-16厘米,体重5–7克。背部为青铜色,肩部为明亮的橄榄绿色。头部拥有一条黑色的眼条纹,长长的白色眼眉。冠部颜色明亮,雌性为黄色,雄性为橙色。普通火冠戴菊和金冠戴菊具有相同的尺寸和重量,相互关系密切,在光线良好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区分的,白眉与黑眼纹在成鸟更强调了头部的颜色彩带。另一方面,较低的部分是比金冠戴菊更白,其他方面,普通火冠戴菊的肩膀上有青铜色,翅膀上有双白带纹。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法国,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马其顿,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马耳他,黑山,摩洛哥荷兰波兰葡萄牙,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旅鸟:埃及,黎巴嫩
原产地不确定:阿塞拜疆利比亚

栖息环境

常见于多数温带及亚高山针叶林,独栖于针叶林林冠下层。分布于海拔2000至3000米的针叶林及山地林间。其栖息范围比金冠戴菊小得多。虽已有向北扩展的趋势,但仍然集中在欧洲的西南部,除了西欧和中欧的地中海地区。普通火冠戴菊偏好针叶树林,也相当普遍的栖息于任何树木繁茂的阔叶林,混交林,茂密的灌木丛,灌木丛公园,沼泽地橡树林和常绿的树木繁茂的地区。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从4月到8月。每年可能育1 至2 窝。普通火冠戴菊会筑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巢,巢球壁厚,在巢的上方打开一个洞口进入,巢由泡沫和毛绒植被,动物毛发,蜘蛛网和羽毛构成。被放置在针叶树的主干或分枝上。筑巢的任务将全部由雌鸟完成,而雄鸟只是给予简单的支持。在7月至9月会产下白色的卵,孵化持续14至16天。小鸟孵化后离巢期约19至24天,幼鸟的羽毛会保留3个月。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视讯

火冠戴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