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風格
日本動漫風格 |
名稱 日本動漫風格 用語名稱 日本動漫風格 其他表述 Anime Style |
日本動漫風格(英文:Anime),簡稱日漫風格,是ACG作品的一種藝術表現風格,起源和發展於日本。此用詞多見於日本以外的動漫愛好者群體。 [1]
目錄
含義解釋
日本動漫風格源自美國人對日本動畫的稱呼,現在一般用作描述一類源自日本的藝術表現風格。
該類風格沒有完全嚴格的定義,但一般具有豐富的色彩、鮮明寫實的角色以及以幻想題材為中心的主題設計。在不同的作品媒介,還會採用日本獨自發展的畫面表現形式,比如動畫作品的靜止畫風格。由於受眾面的不同,日本動漫風格往往具有比西方作品更豐富的情感表現細節。
有人認為日本動漫風格的作品並不局限於日本生產的動畫作品,生產於日本的動畫作品也未必是日本動漫風格。但有時業界為方便起見,會將日本動漫風格直接歸類於日本創作的ACG作品。
該藝術風格的作品在日本經常按觀眾群被細分為「少年作品」、「少女作品」、「兒童向作品」等。此外還會按照題材以及性取向等方法細分。
詞源考證
日本動漫風格一詞最初誕生於美國的日本亞文化圈對日本動畫作品的稱呼,後擴展到不同的作品媒介並輸出至全世界。
最初美國愛好者使用單詞「Japanimation」指代這種風格,後來在80年代中期逐漸轉用日文的外來語「アニメ」的羅馬字轉寫「Anime」。
典型特徵
動畫技法
角色設計
海外發展情況
自日本動漫風格一詞逐漸被業界承認,使得日本動漫風格作品誕生海外製作公司成為了可能,並在北美、歐洲、中東、亞洲等地得到了本土化發展。
美國
在美國,日本動漫風格作品往往和美國的日本亞文化愛好者聯繫在一起而被稱作Anime Culture,孤立於歐美動畫作品。但受日本動畫風潮的影響,美國動畫業界也開始嘗試吸收日本動畫的風格以擴展受眾階層,並推出一系列美國製作的日本動漫風格作品,比如降世神通。這類作品仍然與傳統日本動漫風格相異,因此往往被稱作「美式日本動漫風格」。也有評論家認為它們並不是日本動漫風格,而是對於「日本動漫」的文化認同進行了剽竊的美國風格。
隨着日本動漫在美國的流行,美國動畫界也出現了諷刺日本動漫風格作品的動畫,比如《南方公園》、《機器雞》的一些情節,以及《永遠完美的頭髮》,《卡通亂燉》,《卡帕·米基》等等。此外,將日本動漫風格定義到作品引發了藝術界的爭議,John Oppliger表示,將美國原創的動畫藝術稱為「Anime」,其實質等於是剝奪作品的文化國籍。
華語圈
華語圈的動畫作品曾一度具有自己特有的風格和手法,但在近年逐漸沒落,並被日本動畫風格所影響。在1995年,香港動畫作品超神Z就是基本以日本動漫風格來製作的革命性作品。後來,中國大陸也開始出現以日本動漫風格為基底的作品,比如2001年播放的我為歌狂。在2012年之後,以十萬個冷笑話為首的,以視頻網站用戶為目標人群的國產動畫開始大量湧現,但被評論家認為這些作品大多採用日本動漫風格進行製作。儘管如此,一般愛好者仍然將這些作品稱作中國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