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文苑英华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古代诗文总集,属文学类书。宋太宗赵炅李昉徐铉宋白苏易简等二十馀人共同编纂。全书上起萧梁,下迄唐五代,选录作家近2200人,文章近20000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可谓卷帙浩繁。2020年10月30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文苑英华

目录

基本信息

书名 文苑英华 [1]

类别 总集

时代 北宋 [2]

卷数 一千卷

编辑者 李昉 宋白 徐铉等人

特点 搜集广泛 保存不少文献资料

作品简介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太平广记》早已完成,《太平御览》也接近定稿,于是宋太宗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中抽调李昉、宋白、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986年)12月完成。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做过一次删繁补缺的工作。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由石待问和张秉、陈彭年等复校两次。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已经无法确定是否刊刻。

南渡以后,宋孝宗又命令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但质量还是很差。所以,周必大在告老辞官以后不得不和胡柯、彭叔夏再一次校订才刊行。这次校出的错误,在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分别用小字夹注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明。今天看到的《文苑英华》即这个校订的本子。

历代刻本

这个宋刻本现今仅存残本。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

《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

清朝纂修《全唐诗》﹑《全唐文》和《四库全书》时﹐都曾用作参考。《文苑英华》于南宋孝宗时周必大、胡柯、彭叔夏校订后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宋宁宗、明世宗时曾重刻。该书流传不广﹐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胡维新等根据传抄本重新刻印。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明刊本860卷配齐影印,校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误。同时,还收入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10卷和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目录

第一册

刻文苑英华序

纂修人姓名

纂修文苑英华事始

卷一--一五〇 赋

第二册

卷一五一--三三〇 诗

第三册

卷三三一--三五〇 歌行

卷三五一--三七九 杂文

卷三八〇--四一九 中书制诰

卷四二〇--四七二 翰林制诏

卷四七三--四七六 策问

卷四七七--五〇二 策

第四册 卷五〇三--五五二 判

卷五五三--六二六 表

卷六二七 笺

卷六二八--六四四 状

卷六四五--六四六 檄

卷六四七--六四八 露布

卷六四九 弹文

卷六五〇移文

卷六五一--六六六 启

第五册

卷六六七--六九三 书

卷六九四--六九八 疏

卷六九九--七三八 序

卷七三九--七六〇论

卷七六一--七七〇议

卷七七一 连珠 喻对

卷七七二--七七九 颂

卷七八〇--七八四 赞

卷七八五--七九〇铭

卷七九一 箴

卷七九二--七九六 传

卷七九七--八三四 记

第六册

卷八三五--八三九 谥哀册文

卷八四〇--八四一 谥议

卷八四二--八四三 诔

卷八四四--九三四 碑

卷九三五--九六九 志

卷九七〇墓表

卷九七一--九七七 行状

卷九七八--一〇〇〇 祭文

文苑英华辨证

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