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文台宝塔

文台宝塔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金门县文化局

基本资料

类别    国定古迹

公告日期  1985/08/19

主管机关  文化部

评定的基准 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文台宝塔中华民国金门县的一个明代古迹。位于金门县金城镇古城村旧金城南磐山南端,是一座由花岗石条垒砌而成的五层实心塔。文台宝塔之得名,即在魁星主文运,文士希望借由遥祭魁星以顺文运,是以塔名“文台”。[1]

目录

历史沿革

  •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抵御倭寇屯戍浯洲(今金门)时,建造了三座宝塔,文台宝塔便是三塔中硕果仅存的一座。文台宝塔为目前三塔中仅存的一座[2]
  • 十四世纪中叶以后,日本中央控制力减弱,铤而走险的日本海盗,结党成群在中国沿海劫掠,造成明朝的困扰。明朝为御守倭寇,加强沿海的戍守。江夏侯周德兴便奉命在浯洲屯戍,设置守御千户所,筑金门城,并设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等五寨拱卫金门城。另外,又兴建金门三塔,即太武山的倒影宝塔、矛山的矛山宝塔与南磐山的文台宝塔。
  • 倒影塔位于金门另一古迹海印寺石门关所在的海印岩对面,塔高共计七级,塔顶并刻有“文峰耸秀”四字。
  • 原为太武山十二胜之一,可惜民国七年(1918年)金门的一次大地震中,不幸崩塌。矛山塔,位于金门旧城西边,水头村矛山的南方。矛山又名“金龟山”,盖因海滨有两巨石,形状酷似大龟,一块凭山做入海状,又名“下水龟”。另一块则由海中半露出水面呈登陆状,故又名“上水龟”。
  • 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八二三炮战时,由于矛山为后浦屏障。矛山宝塔便因目标太过明显,而被拆除。
  • 文台宝塔得名自魁星,当地文人借此塔遥祭魁星以顺文运。明百户陈辉曾镌刻“湖海清平”四字,又刻了“文台宝塔”四字,乡民常常登高至此处。本塔历经八二三炮战仍屹立不摇,金门县政府于1967年夏天由兵工重修,并兴筑扶梯,直达塔基磐石[3]
 
文台宝塔图片来自随意窝游

建筑描述

  • 文台宝塔的平面成六角形,基座以上共分为五层。每一层均由花岗石条以一丁一顺的方式砌造而成。各层之间由突出的石板作为屋檐,加以区隔。整个宝塔由下而上逐渐内缩,削尖而上。顶层则为造型朴拙的尖山宝顶。顶层的塔檐下,有“奎星耸照”四字横题刻在一块石条上。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相当模糊。“奎星耸照”下方则有一块方石,石上浮刻著“魁星踢斗”的图像。
  • 文台宝塔附近的视野相当辽阔,可以临海极目远眺,所以明百户陈煇在此题刻“湖海清平”四字。而今金门三塔中,只馀文台宝塔得以屹立磐石,供人登高赏游。
  • 顶层的塔檐下的石条,刻有“奎星耸照”四字横题。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相当模糊。“奎星耸照”下方则有一块方石,石上浮刻著“魁星踢斗”的图像[2]。底下磐石另有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国之金汤”墨宝[4]

地理位置

位于今金门县金城镇古城村旧金城南磐山南端[2]

视频

文台宝塔 国语版

参考文献

  1. 金门景点|文台宝塔,历史久远的明代石塔,张大千国之金汤墨宝,具历史意义的国定古迹,小布少爷,2019/12/16
  2. 2.0 2.1 2.2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nchdb.boch.gov.tw. [2019-07-23]. 
  3. 李仕德. 金门县志 第二册. 金门县: 金门县文化局. 2009. ISBN 9789860210859. OCLC 649143553. 
  4. 文台宝塔. 金门观光旅游网. [2019-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