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學研究所
放射化學研究所放射化學是原子能院建院之初(1950年)就被確定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958年7月,核燃料後處理工藝研究室(十室)成立,標誌着放射化學事業新的起步;1959年放射化學線成立,1986年3月更名為放射化學研究所(簡稱放化所)。放化所是我國放射化學學科發展的搖籃,為我國「兩彈一艇」的研製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錄
機構簡介
放化所擁有2個國家級、部委級重點實驗室,2個集團級重點實驗室,1個經過CNAS認證的分析中心。放化所一直以來承擔着預研、基礎、核能開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等多渠道任務。
新時期,放化所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主要開展放射化學應用技術研究,圍繞核燃料閉式循環後端技術的發展,重點開展核燃料後處理與先進化學分離、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化學分析與放射性測量、核化學應用基礎及核保障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培養並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和技術人才隊伍。
相關資訊
放射化學
放射化學是研究放射性物質,及與原子核轉變過程相關的化學問題的化學分支學科。放射化學與原子核物理對應地關聯和交織在一起,成為核科學技術的兩個兄弟學科。
放射化學主要研究放射性核素[2]的製備、分離、純化、鑑定和它們在極低濃度時的化學狀態、核轉變產物的性質和行為,以及放射性核素在各學科領域中的應用等。20世紀60年代以來,放射化學主要圍繞核能的開發、生產、應用以及隨之而來的環境等問題,開展基礎性、開發性和應用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 ↑ 重磅!202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發布,網易,2021-01-19
- ↑ 放射性核素治療也是一把無形的刀,搜狐,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