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长肌
掌长肌 |
掌长肌:系前臂前群浅层肌之一。外侧为桡侧腕屈肌,内侧为尺侧腕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前臂筋膜,止于掌腱膜。其功能为屈腕。受正中神经(颈7~8、胸1)支配。此肌如发生麻痹或损伤,则屈腕功能障碍。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掌长肌
- 外侧:桡侧腕屈肌
概述
掌短肌:系手内侧群肌中的一块肌肉。此肌位于小鱼际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属一退化肌,仅为一薄弱的横行肌束。起自腕横韧带和掌腱膜,肌纤维向尺侧,附着于手掌尺侧缘的皮肤。受尺神经支配,收缩时使小鱼际的皮肤产生皱纹。
解剖结构
掌长肌位于前臂前面的中线上,起于屈肌总腱,向下移行为长腱,越过腕横韧带的浅面和掌腱膜相连。掌上肌受正中神经的支配,血供给自尺动脉上段及尺侧返动脉,一般有2~3束,穿过指浅屈肌由肌腹的中3/5段入肌,掌长肌可屈腕,使掌腱膜紧张,并稍有使前臂旋前的作用。掌长肌肌腹甚小,仅占全长的1/3~1/2,肌腹长11.17±0.13cm,肌腹宽1.55±0.02cm,肌腹厚0.94±0.02cm,肌腱长13.7±0.14cm,肌腱宽0.51±0.01cm。
掌长肌位置表浅,易解剖,肌腹扁平细长,厚薄比较均匀,腱性部分长,有足够的强度,在肌肉移植后重建血供所需时间短,避免了因肌肉宽厚使肌肉中心部严重缺血坏死,其肌门比较恒定,神经变异少,避免了因去神经不全而影响肌肉存活的难题。
掌长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
概述:掌长肌腱位置表浅,切取容易,切取后不影响屈腕的角度和力量,而且与拇展肌的功能具有协同作用,是重建拇对掌功能常用的动力腱。
适应证
手术方法
(1)麻醉与体位:臂丛麻醉。采用仰卧患肢外展位。
(2)切口:于前臂掌侧做一长约6cm的弧形切口。
(3)切断掌长肌腱:于腕横韧带处切断掌长肌腱,向患侧分离至肌腹一肌腱交界处,生理盐水纱布包裹。
(4)切断拇短伸肌腱:分离尺侧腕屈肌后,在前臂背面桡侧腕伸肌支持带上方做一长约4cm之切口,找到并切断拇短伸肌腱。
(5)备用拇短伸肌腱:于拇掌指关节背面做一短弧形切口长2~3cm,抽出拇短伸肌腱远端并缝合切口。
(6)缝合拇短伸肌及掌长肌:在两切口之间经大鱼际表面作一皮下隧道,拇短伸肌引入切口,掌长肌腱绕过尺侧腕屈肌,在屈腕及拇对掌位,缝合肌腱。
(7)逐层关闭切口,术毕。
术中注意事项
(1)分离掌长肌腱膜时应保持其腱膜的完整性。
(2)切断拇短伸肌腱时应适当取长些。
(3)亦可将尺侧腕屈肌劈开一半固定在豌豆骨上,构成一个腱环滑车,拇短伸肌引入滑车内,并与掌长肌腱编织缝合。
(4)肌腱缝合张力宜适中。
术后处理
拇对掌位,腕关节掌屈30°位,石膏托固定3~4周,然后开始功能锻炼。
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掌长肌内神经血管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肌内神经染色
选用10具新鲜成人前臂标本,将其掌长肌解剖游离后,在保留其肌外神经干的前题下,将其完整取下置于玻璃器皿中。采用Sihler’s神经染色法进行染色,待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6周后,经除色素、脱钙、染色、中和、透明等一系列处理,透明后的标本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然后对肌内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进行观察。
肌内神经分布
Sihler’s染色后,掌长肌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外形完整,肌束走行方向肉眼可见。肌内的神经各级分支被染成深蓝色。其各神经肌支均发自正中神经,大多以1支形式由肌的近侧1/3尺侧深面分别进入,而后分成2支平行于肌腱两侧,并发出细小的神经分支。少数以两支形式入肌直接平行于肌腱两侧走行,其尺侧分支还发出一个二级分支支配该肌的肌腹的近端1/3。
掌长肌的形态:位于前臂前面正中线附近,肌腹较发达、扁平细长,腱细长,约占全长2/3,起自内上髁和前臂深筋膜止于掌腱膜,作用为屈腕和紧张掌腱膜。文献报道人类掌长肌变异以缺如型和重复型最为常见,缺如者占3.2%,重复者占0.88%。掌长肌的神经支配和血供掌长肌的支配神经主要来自正中神经掌长肌支,该神经多为1支入肌(90%),有2侧为2支入肌(10%),多与他肌共干。本组单干发出4侧,与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共干2侧,与桡侧腕屈肌共干6侧,与指浅屈肌共干4侧。由起始点至肌门处长度为(31.11±6.23)mm;肌支起始部位的宽度为(0.82±0.31)mm;肌支发出后一般以2级分支形式于肌腹尺侧深面入肌。
入肌处位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简称髁间线)下方(30.41±1.53)mm,髁间垂线(髁间垂线为肱骨内外髁中点和尺桡骨茎突中点连线)尺侧(16.21±1.70)mm。掌长肌血供是多源性的,主要来自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肌支,其中尺侧返动脉为主要供应血管,肱动脉肌支(少数)本组发现2侧,这与Wafae等的结果基本吻合。尺侧返动脉肌支多为1~2支与神经伴行在肌腹近端1/3尺侧深面入肌,尺动脉肌支一般在肌腹的中下1/3尺侧,桡侧深面入肌。[1]
参考文献
- ↑ 掌长肌到底是什么?”,知乎hu,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