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口鎮
拿口鎮位於邵武市東部,距市區36公里,與4個鄉(鎮)2個縣(市)(大竹鎮、吳家塘鄉、衛閩鎮、張厝鄉和建陽市書坊鄉、順昌縣仁壽鎮)毗鄰,鷹廈鐵路、316國道、富屯溪貫穿全境,總面積347.69平方千米(2017年),轄1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個茶果場、1個鎮辦采育場,轄區內有國稅、地稅、工商、林業、土地、交警、郵電等市直部門設置的所站,2004年新建拿口林業服務中心。[1]
中文名: 拿口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邵武市
面 積: 347.69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59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0388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閩H
目錄
區域概況
先後榮獲「全國體育先進鎮、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先進鎮、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衛生鎮、省科技示範鎮以及第六、第七、第八屆省級文明鎮」等榮譽稱號,並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閩北首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和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2005年,全鎮總人口20388人(2017年)。
自然資源
拿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森林覆蓋率72%,用材林占森林面積86%,林木蓄積量143萬立方米,現有速生豐產林面積5萬畝,年商品木材產量5萬立方米;全鎮擁有毛竹面積5.4萬畝,建立筍竹兩用速生豐產林2.1萬畝,毛竹蓄積量1860萬根,年產毛竹200萬根,素有「綠色金庫」之稱。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瑩石、花崗岩和硫、鐵、錳、鉛、鋅、銅等,其中瑩石和鉛鋅礦最大。
基礎設施
近年來,拿口鎮多渠道爭取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訊等各項設施完善。轄區內有大小電站4座,擁有日供水量2000噸的拿口自來水廠,2002年開發規劃面積3000畝的市級工業平台。程控電話裝機容量3000門,安裝程控電話2000餘門,實現村村通電話;完成農村電網改造;2002至2005年實施朱坊萬畝節水灌溉工程。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7.27億元,財政收入846萬元。 農業生產持續增長,鄉鎮企業和個私經濟有較大發展。1993年開始發展煙葉,後因效益低下終止種植,1996年開始又再次發展,至2005年發展到6469畝,成為該鎮農業支柱產業。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7.27億元,比2002年增長38.2%,平均年增長12.7%;財政收入846萬元,比2002年增長33.5%,平均年增長11.2%;
經濟建設
經濟以工業為主,農業為輔。在發展經濟方面,緊緊圍繞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邵東區域經濟文化中心目標,按照建設「316國道沿線工業經濟長廊和拿朱沿線農業經濟長廊」發展思路,着力突出工業,突破商業,提升農業,力促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現轄區內有規劃面積3000畝的工業平台,已開發近1000畝,落戶生產型企業31家,其中外資企業4家,企業產品涵蓋造紙、竹木、化工、工藝品、綜合服務配套等十多個行業,2007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25億元;農業以煙葉、果業、竹業和糧食為主,2008年發展煙葉種植8300畝,優質稻4.5萬畝,大棚蔬菜700畝,無公害優質茶園1000畝,枇杷、水蜜桃等優質水果7600多畝。此外,楊梅、甘蔗、西瓜等一批特色產業逐步壯大,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城鎮建設
在城鎮建設發麵,拿口鎮緊緊圍繞「建設大集鎮,打造中心區」總體思路,按照「工業向平台集中、人口向鎮區集中、山田向經營大戶集中」的「三集中」發展戰略和「西擴西移」大城鎮建設戰略,對新鎮區的規划進一步優化,通過建設大集鎮帶動全鎮新農村建設升級,形成以工業發展帶動新農村建設,以新農村建設促進工業發展的良性局面,促進覆蓋全鎮大的新農村建設格局,使新農村建設穩步、有序推進。同時,積極推進文體一條街建設,持續完善鎮區文、教、衛、體及其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打造公共服務平台,構築中心區人流、物流「窪地」。2005年以來,全鎮個體工商戶以18%以上、鎮區人口以600人以上的速度遞增,鎮區常住人口已超1萬人。為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我們還按照轄區「二十分鐘路程」交通思路,加大農村道路交通改造力度,為「生活在鎮區、耕作在村居」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本着集約、高效用地原則,參照城市商品住宅樓群建設方式,正高起點、高標準地着手規劃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群眾集資套房住宅小區和占地80畝的排樓住宅小區,並積極引導周邊12個村、組和地災點群眾以及邊遠山區、環境惡劣地群眾到鎮區建房、生活、創業,促進中心區建設良性發展,進一步深化新農村建設內涵。
視頻
拿口鎮莊上吃包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