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抱和儿浴博多湾中

《抱和儿浴博多湾中》是中国当代作家郭沫若的诗作。

目录

作品欣赏

儿呀!你快看那一海的银波。

夕阳光里的大海都被新磨。

儿呀!你看那西方的山影罩着纱罗。

儿呀!我愿你的身心像海一样的光洁

山一样的清疏!

发表于1919年9月11日

(选自《沫若诗词选读》)

赏析

这是即兴而成的一首小诗。和儿是诗人的长子和夫,海浴时约一岁半。博多湾是日本一个美丽的海湾。在风和日丽、银波荡漾之际,诗人怀抱牙牙学语的爱子,来到海湾。那平静的海水,廖疏的山影,牵动了诗人的缕缕情丝,诗人不禁神思飞动,浮想联翩。他欣喜地唤着爱子,指给他看夕阳下的海景。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为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现在,诗人笔下的海景,如同他的心绪,生趣盎然。海面清莹,白灿灿的一片。夕阳的余晖照在水面,反射着熠熠光辉,像是刚刚磨出的镜子,远眺的山景,看不清花草树石,只像涂上了一层绿色,也好似披着纱罗。在这海光山色的怀抱中,诗人即景生情,祝愿和儿的心灵“像海一样的光洁”,“山一样的清疏”,永远保持那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本诗的主旨显露,但不肤浅。诗人只截取了傍晚短暂时刻海边的一景,加以新奇的想象轻轻点染,就构成了一幅意境美妙的画图。诗人用词很讲究,利用了景物中的“银波”“新磨”“山影”等与人品的“光洁”“清疏”在意念上的自然联系,找出了景与情的契合点,造成诗篇的色调与情调的一致性。在诗人冰清玉洁般的描绘中,透露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也让人感受到他热爱人生、向往美好的襟怀。他虽涉乱世,仍具纯真,自然地流泻着对下一代的希冀。全诗五行中,三次用了“儿呀!”语感上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也表露了诗人真切、深沉的挚爱。诗的前三行写景用一韵,后两句抒怀则用另一韵,语调由委婉转向激昂,对突出主题有画龙点睛之效。[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