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盤動物
扁盤動物門(學名:Placozoa)是無脊椎動物的基群。扁盤動物是結構最簡單的非寄生多細胞動物。扁盤動物與多孔動物門的動物一樣,與動物界其他動物之間缺乏關聯性,被認為是最接近合胞體假說中預測的多細胞動物始祖[1]。
扁盤動物門由德國原生動物學家 Karl Gottlieb Grell (1912-1994)於1971年建立。一般認為僅有黏絲盤蟲(Trichoplax adhaerens)一個種,不過有足夠的基因歧異度表明可能有多個形態上相似的種。
目錄
主要特徵
海生,形狀,大小,運動方式與變形蟲相似,可向各方向運動,但它屬多細胞動物;身體大多直徑2-3mm,最大個體僅4mm,無前後之分,也無口等器官,更無神經系統,整個蟲體覆蓋一參具鞭毛的上皮細胞,背面細胞稍扁平,有光澤,腹面細胞呈柱狀,背腹上皮之內充滿來源於腹面上皮的實質組織(parenchyma),內有許多變形細胞。行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胚胎發育無逆轉現象。以微小的原生生物為食,腺細胞可分泌酶幫助消化。
基本構造
扁盤動物體為扁平薄片狀,體形經常改變,邊緣不規則,缺乏前後極性及對稱性。
無體腔及消化腔,無神經協調系統。整個蟲體由幾千個細胞構成,排列成雙層,蟲體有恆定的背腹方向。背面(上表面)由一薄層扁平細胞構成,其中很多細胞生有一根鞭毛。腹面(下表面)的細胞層較厚,包括二、種類型的細胞:具鞭毛的柱狀細胞和分散於其中的無鞭毛的腺細胞。在背腹兩層細胞之間為來源於腹細胞層的星狀纖維細胞(stellate fibre cell )也有人稱之為星狀變形率樣細胞的間質層(mesenchymal layer of stellate ameboid cells),這些星狀纖維細胞埋在膠狀基質中。腹面的細胞層能暫時,匹進去,可能與取食有關。扁盤動物以r微小的原生生物為食,腹細胞層的腺細胞能分泌一些酶消化食物。然後又被同樣的腺細胞所吸收,因此它是部分地進行體外消化。其運動一方面借體表鞭毛的擺動進行,腹面的鞭毛擺動使蟲體進行滑動;另方面形狀改變像變形蟲[2] 樣的運動是由於中膠里的星狀纖維細胞協調地進行收縮和鬆弛所致。通常經分裂和出芽進行無性生殖,雖然也能進行有性生殖,但對有性過程及其胚胎髮育了解的很少。
視頻
參考文獻
- ↑ 無脊椎動物學 複習筆記,簡書
- ↑ 變形蟲揭曉地球上的複雜生命是如何進化的,外星探索網,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