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屬,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該病原菌既可侵犯皮膚和黏膜,又能累及內臟。通常按照受累部位分類,最常見的兩種綜合徵為黏膜皮膚念珠菌病(例如口咽念珠菌病或鵝口瘡,食管炎和陰道炎)和侵襲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例如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內膜炎等)。在大多數患者中,念珠菌病為機會感染性疾病。[1]

念珠菌病
 

西醫學名:念珠菌病

英文名稱:candidiasis

所屬科室:內科 -

主要病因:念珠菌

傳染性:有傳染性

常見發病:皮膚,黏膜,內臟

目錄

發病機理

念珠菌是一種真菌,也是真菌中最常見的一種致病菌,在顯微鏡下是呈卵圓形的,有芽孢及細胞發芽伸長而形成的假菌絲。當我們的免疫機體下降或者其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態環境失衡,就會容易引起念珠菌疾病,其常常寄生在人的皮膚,口腔以及陰道等部位,而且由於感染的不同部位也會引起不同的疾病。但是念珠菌的對於熱的抵抗力並不強,一般加熱到60度以上即可殺死該病菌。

念珠菌病是最常見的真菌病,會侵犯皮膚表面,嚴重時會引起內臟和全身的感染,其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慢性,亞急性,急性感染,發病率也由於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廣泛的食用而越來越高,並且有危及到生命的嚴重後果。

而念珠菌所引起的疾病也有很多,有皮膚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內臟念珠菌病,還有念珠菌陰道炎等,其中念珠菌陰道炎嚴重時會導致不孕,影響夫妻生活,影響胎兒發育甚至還會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對於大部人,特別是女性,可能一生中都會感染後念珠菌,但是經過治療之後可以很快恢復的。[2]

疾病症狀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屬,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原發或繼發性感染,可累及皮膚、黏膜等,甚至出現系統性感染。念珠菌是人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膚上的正常菌群,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下降,如大量應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之後可通過內源性或外源性途徑致病。醫源性污染亦可導致本病發生。臨床表現可分為黏膜病變、皮膚病變、系統性感染,及念珠菌所致變態反應性疾患。治療上應去除一切與本病發生相關的誘因,積極治療並發的潛在疾病,同時系統或局部應用抗真菌診療。

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上將本病分為三類:黏膜病變、皮膚病變、系統性感染,以及念珠菌所致變態反應性疾患。分別介紹如下:

一、粘膜病變:

1、口腔念珠菌病:以鵝口瘡最為常見。口腔粘膜表面可見灰白色膜狀斑,基底潮濕、微紅,可有浸漬。新生兒口腔pH值偏低,有利於念珠菌生長,引起本病,或分娩通過產道時發生感染。成人表現與兒童相似,如無明確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病史,注意尋找HIV感染證據,如淋巴結腫大、白細胞減少或血清抗體陽性。發生念珠菌性唇炎時可出現局部散在糜爛。

2、陰道炎或龜頭炎:白色念珠菌是陰道的正常菌群,過度生長可引起嚴重瘙癢、白帶增多等。據統計,70%的成年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發生念珠菌性陰道炎。糖尿病、應用抗生素及妊娠是本病的誘發因素。可見陰唇出現紅斑、浸漬,陰道內可見豆腐渣樣分泌物,宮頸充血、腫脹、糜爛。念珠菌性龜頭炎或陰莖包皮炎通常由患有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配偶傳染,在龜頭及冠狀溝上可見淺紅色糜爛及薄壁膿皰,鏡檢及培養結果常陰性。

3、支氣管及肺念珠菌病:患者可有咳嗽、痰多,肺底部可出現羅音,X線可見肺門及支氣管影增寬,或如粟粒樣結核樣的影像學表現。原發肺念珠菌病較少見,常由其他病灶播散或敗血症引起,痰塗片易找到念珠菌。

4、消化道念珠菌病:食道念珠菌病常由口腔念珠菌病發展而來。念珠菌性腸炎有時呈「過敏性結腸炎」樣表現。嬰兒鵝口瘡常致肛周病變,伴瘙癢,腸道症狀輕微。

二、皮膚病變:

1、擦爛性念珠菌病:最常見於腋、腹股溝、乳房下、臍部等處,在紅斑基礎上糜爛滲出,邊緣呈扇形,周邊有水皰、膿皰。

2、甲溝炎及甲真菌病慢性甲溝炎:甲溝紅腫疼痛或指 (趾)甲增厚、變硬、帶棕色,有條紋。

3、尿布皮炎:常由於不換洗尿布引起,或繼發於嬰兒肛周及口腔念珠菌病。發生在皮膚上可表現為鱗屑性紅斑,出現針尖至粟粒樣水皰。

4、扁平苔癬樣皮膚念珠菌病:嬰兒、兒童多見,好發於頸、肩背等非摩擦部位,伴有輕度瘙癢,有時可呈鱗屑性丘疹樣損害,類似扁平苔癬。真菌檢查常陽性。

5、念珠菌性肉芽腫:皮損為富含血管的丘疹,其上可見黏着的棕黃色厚痂。面部為好發部位,常伴免疫缺陷及淋巴細胞減少。

三、系統性感染:即念珠菌侵入內臟或血液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尿路感染、心內膜炎、腦膜炎敗血症等,這些應與內科疾病及細菌感染性疾病相鑑別。

四、念珠菌所致變態反應性疾病:由念珠菌代謝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稱為念珠菌疹,常為無菌性成群水泡性損害,位於指間或身體其他部位,代謝產物引發的變態反應還可表現為濕疹哮喘胃炎等,甚至出現過敏性結腸綜合徵及遠心性多形紅斑。[3]

鑑別診斷

消化繫念珠菌病應與食管炎、胃炎、腸炎等鑑別。念珠菌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應與結核性、細菌性以及其他真菌性感染鑑別。

1、真菌學診斷:所有患者的確診必須有真菌培養陽性的結果。標本直接鏡檢發現大量菌絲和成群芽孢有診斷意義。如只見芽孢,特別是在痰或陰道分泌物中可能屬於正常帶菌。無臨床意義。菌絲的存在表示念珠菌處於致病狀態。

2、病理診斷:皮膚病變原發損害可出現類似膿皰瘡或角質層下膿皰病,有時為海綿樣變,角質層內只存在少量真菌,為白色念珠菌菌絲及卵圓形孢子。念珠菌性肉芽腫呈明顯乳頭瘤樣增生及角化過度,真皮內可見緻密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漿細胞及多核巨細胞等炎性浸潤,可深入真皮直至皮下組織。在炎症細胞周圍可見菌絲及孢子。內臟損害病理上可表現為廣泛的由孢子及菌絲構成的塊狀物,炎症表現可以輕微。組織學檢查可鑑定念珠菌,但不能確定菌種。

3、血清學診斷:念珠菌孢壁主要由糖原、甘露聚糖等組成,後者水解後形成甘露糖,不斷脫落形成代謝產物,利用ELISA或AB-ELISA法測定血清念珠菌多糖抗原對於部分系統性和播散性念珠菌病的診斷更及時、準確。

4、臨床診斷:臨床表現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同時存在誘發因素而查菌又陽性(指常規真菌檢查)時,應考慮念珠菌病的可能,並作進一步檢查。另外,成人出現鵝口瘡標誌着系深部念珠菌病的早期表現,不可忽視,並注意排查HIV感染等潛在疾病。[4]

治療方法

儘量去除一切與本病發生有關的誘因,如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積極治療潛在疾病,同時積極抗念珠菌治療。

局部治療

1、口腔念珠菌病:口含制黴菌素片,每次0.25-0.5g,每日2-3次;

2、皮膚念珠菌病:可外用1%聯苯苄唑乳膏等,伴紅痱的丘疹形念珠菌病尚可外搽含制黴菌素的硫磺爐甘石洗劑,每日4一6次。間擦疹可加用撲粉。

3、念珠菌性陰道炎:制黴菌素栓劑(每個5萬一10萬U), 每晚一次,連用1一2周。

全身治療

主要適用於系統性念珠菌病=感染,或部分嚴重、頑固的皮膚粘膜念珠菌病。   

1、制黴菌素:每日200萬~400萬U,分4次口服,兒童5萬~10萬U/kg·d。該藥在腸內極少吸收,主要用於消化道念珠菌病。

2、酮康唑:0.2g,每日一次。療程視感染類型和患者的反應而定。肝功能異常者慎用。

3、伊曲康唑: 200mg,每日一次,連用4周以上。

4、兩性黴素B:0.5~1mg/kg·d,靜脈點滴,合併口服5-氟尿嘧啶(150一200mg/kg·d),可有一定協同作用,以提高療效。

另外還可選用氟康唑咪康唑等,免疫缺陷患者可同時使用轉移因子、IFN等。近來發現本病患者常伴鐵缺乏,可同時予血清乳鐵素等治療以增強療效。[5]

如何預防

在已知醫院內念珠菌血症發病率不斷增高及其潛在嚴重性的基礎上,提高認識和採取針對性預防措施至關重要,應予減少血管內插管和監護裝置的使用頻率和留置時間,尤應注意為化療或其他目的經手術植入的長期留置導管通路,同時,應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數,品種和療程的持續時間,抗真菌藥物現被普遍用於已住院的嚴重疾病患者,特別是顆粒細胞減少者,以預防念珠菌感染,雖然最常用的氟康唑對接受骨髓移植者的應用,較用於急性白血病更為有益,但對延長存活期尚無定論,而且,廣泛或不加考慮地以口服咪唑類藥物用作預防,並不能達到防止天然耐藥致病性真菌(麴黴菌屬菌種,毛黴菌目,鐮孢霉屬菌種,克魯斯念珠菌和格拉布勒他念珠菌)感染的目的,並可能產生新的耐藥菌株,且不符合價格-效益原則。[6]

相關視頻

1、白色念珠菌的一生

2、念珠菌炎有什麼症狀

參考來源

  1. 念珠菌病簡介,尋醫問藥網
  2. 念珠菌嚴重嗎,媽媽網
  3. 念珠菌病診斷及治療,有來醫生網,2012-07-06
  4. 念珠菌病診斷及治療,有問必答網
  5. 念珠菌病的治療方法介紹,求醫網,2013-05-17
  6. 念珠菌病診斷及治療,有問必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