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門內大街
歷史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占領時期,在邱祖胡同、臥佛寺街西口附近開闢城門,初名長安門,未建門樓,僅為豁口。抗日戰爭勝利後,長安門更名為復興門,寓意國家復興。
1956年至1957年,報子胡同、舊刑部街、邱祖胡同、臥佛寺街被拆除,闢建大街。該大街因在復興門內,故名復興門內大街。
如今復興門內大街兩側原有的四合院大部分均已拆毀,改建為大樓。僅存三味書屋、馬連良故居等,位於大街南側。
原門牌號復興門內大街48號(原西單報子街76號)是中華工程師學會舊址。民國五年(1916年),中華工程師學會總會由武漢遷至北京。民國七年(1918年),中華工程師學會總會遷入詹天佑捐贈的西單報子街76號會址。民國20年(1931年),中華工程師學會與中國留美工程界人士成立的中國工程學會合併,在南京舉行的聯合年會上宣布「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以民國元年作為本學會創始年,設總會於南京。民國八年(1919年)4月,詹天佑病逝。民國十一年(1922年)10月29日,在報子街76號舉行了詹天佑銅像揭幕典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中華工程師學會舊址仍保存有部分建築,成為民居。
西城區
西城區位於北京市中心城區西部,面積50.7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24.6萬。西城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核心區域,是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等中共中央機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民委等中央國家機關所在地。區內有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北海公園、景山公園、故宮、白塔寺、月壇、廣濟寺、法源寺、西單、琉璃廠、什剎海、白雲觀、金融街、大柵欄等。
歷史
行政區劃
西城區轄15個街道(西城區人民政府派出15個街道辦事處): 西長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德勝街道、月壇街道、金融街街道、展覽路街道、什剎海街道、大柵欄街道、天橋街道、椿樹街道、陶然亭街道、廣安門內街道、牛街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外街道[1]。
西城區原下轄10個街道:西長安街街道、廠橋街道、新街口街道、福綏境街道、豐盛街道、二龍路街道、月壇街道、阜成門外街道、展覽路街道、德勝門外街道。
2004年調整為7個街道:西長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德勝街道、月壇街道、金融街街道、展覽路街道和什剎海街道[2]。
2010年7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西城區與宣武區,合併成立新的西城區,加入了原宣武區的8個街道:大柵欄街道、天橋街道、椿樹街道、陶然亭街道、廣安門內街道、牛街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