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杂吟
作品欣赏
一
廿四传花信,
有鸟志乔迁。
缓急劳斟酌,
安危费斡旋。
托身期泰岱,
翘首望尧天。
此意轻鹰鹗,
群雏剧可怜。
二
又当投笔请缨时,
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泪血,
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
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
三
此来拼得全家哭,
今往还将遍地哀。
四十六年余一死,
鸿毛泰岱早安排。
四
十年退伍一残兵,
今日归来入阵营。
北地已闻新鬼哭,
南街犹听旧京声。
金台寂寞思廉颇,
故国苍茫走屈平。
挈眷辇家何处往,
蚩蚩叹尔众编氓。
郭沫若《归国杂吟》原文欣赏
五
悲歌燕赵已消沉,
沦落何须计浅深。
到底可怜陈叔宝,
南冠赢得没肝心。
六
雷霆轰炸后,
睡起意谦冲。
庭草摇风绿,
墀花映日红。
江山无限好,
戎马万夫雄。
国运升恒际,
清明在此躬。
七
炸裂横空走迅霆,
春申江上血风腥。
清晨我自向天祝:
成得炮灰恨始轻。
归国前后随兴感奋,曾作旧诗若干首。杏村有嗜痂之癖,爰书付之。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晨,由前线访问归来,兴致尚佳。
作品赏析
《归国杂吟》共七首,是诗人自日本归国前后所作。本诗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辅以复杂的相互交融的情感。从刚刚回国的壮志情怀,对国家对民众的莫大期望,到随后所见所闻所感不堪的国内现状,内心悲愤难抑,念及妻女,心系家国,各种情感组合一起,构成这一组情感激越、奋发向上的动人乐章。[1]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