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强台风哈洛拉

强台风哈洛拉(英语:Typhoon Halola,国际编号:1512,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012015,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Goring)为2015年太平洋飓风季第五个被命名的风暴,以及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二个风暴[1],是2015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亦是自2000年来,继2002年台风艾利、台风胡高、2006年台风伊欧凯、2013年强热带风暴佩娃及热带风暴乌娜拉、2014年飓风吉纳维芙后,第七个以热带风暴以上强度从中北太平洋跨区至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目录

发展过程

于中北太平洋上生成

2015年7月7日,一个低压区在金曼礁西北方海面上生成。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给予扰动编号91C。

7月8日上午5时30分,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HC)认为该系统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级为“低”。

随后,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于7月9日上午7时将该系统评级提升为“中”。下午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高”,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该系统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10日下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1C。

7月11日上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哈洛拉(Halola)。

7月12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JMA)对哈洛拉的附近海域发出暴风警报。

进入西北太平洋范围后

7月13日上午5时,位于中北太平洋的哈洛拉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CWB)将其评定为轻度台风。同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将其评定为强热带风暴。韩国气象厅(KMA)亦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2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评定为强热带风暴,给予编号1512,沿用中太平洋名称哈洛拉。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定为热带风暴。

7月14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7月16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17日上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18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下午5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停止编号。

7月19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7月20日上午,哈洛拉开始快速增强,短短24小时内日本气象厅将其由热带低压升格为台风。当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再次将其作出编号,并再次评定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距离上一次升格仅相隔6小时。

7月21日上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哈洛拉进入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SMG)的责任范围,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将其强度评级为台风。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同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台风。

7月22日上午8时,哈洛拉进入香港天文台(HKO)的责任范围,香港天文台将其强度评级为台风。

7月23日上午8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升格为强台风[2]。上午10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7月24日上午8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10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7月25日下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4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6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同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26日上午11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4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30分,哈洛拉于日本长崎县西海市附近登陆。下午6时,哈洛拉于长崎县佐世保市附近登陆。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同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将其由强热带风暴直接降格为低压区。

7月27日上午2时,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对其停止编号。上午4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哈洛拉已经逐渐消散。

视频

强台风哈洛拉 相关视频

201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季
2018年太平洋飓风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