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拉康
介紹
強巴拉康位於八廓北街中段,是一座二層黃色建築。從嘛呢拉康出門向右走20米便是強巴拉康。
強巴拉康是一座格魯派寺院。由宗喀巴的弟子創建,內有創寺祖師和噶舉派「瘋行者」竹巴昆列(1455年-1529年)的修行地洞,並且供奉高8米的強巴佛(彌勒佛)。
強巴拉康的佛殿內供奉一尊高兩層的強巴佛像。步入大殿一層,可見強巴佛的下半身。殿堂內側,有創寺祖師和「瘋行者」的修行洞。傳統上,西藏寺院的佛壇通常面對殿門,但這座佛殿則是正門朝東、佛像朝北。在拉薩,僅有兩座寺廟如此布局,另一座是達布林贊康。
從大殿的二層可見強巴佛的上半身。這尊強巴佛原來是為保護八廓民生而立,故稱「守護市集的強巴佛」。佛像面前有一扇小窗戶,窗外是八廓的鬧市。強巴佛兩側,還有較小的釋迦牟尼與過去佛,三尊佛像合稱三世佛。強巴拉康的二層一般非常擁擠,樓道上人們排着長隊,等待活佛摸頂及用聖水洗眼睛、洗臉等。活佛坐在堂中間的法座上,背後立有一幅佛教唐卡。信眾十多人跪拜在活佛面前,經過祈禱、誦經後,活佛自銅壺中倒出聖水,每個人用手接住,隨後往眼睛、臉部抹。
強巴拉康每天都會舉行一種佛教儀式,即「懺祝」法會,具有懺悔罪孽、除障、祛病、延壽、驅除厄運的含義。來拉薩朝聖者(參見藏傳佛教的朝聖)都會來強巴拉康參加該儀式,甚至歷世達賴也必定每年一度來強巴拉康參加該儀式。朝拜者可以在早晨8、9點到該寺排隊上樓。二層門邊有一盤棕色麵團,朝拜者需自取一塊捏成長條,在身上各處尤其是有病痛處擦拭,同時想象麵團吸收了身體內的病,接着在麵團上吹一口氣,想象自己的病氣已經融入該麵團,最後將麵團棄入另一個專用的盤中。排隊來到法座前方時,信眾彎腰跪在墊子,主持該法事的喇嘛會順序賜予寶瓶甘露,將甘露淋在信眾頭頂,用孔雀毛掃拂信眾身體,最後持金剛杵置於朝拜者頭頂。甘露淋頭與孔雀毛掃拂,象徵去病、去厄運及魔障等等;持金剛杵置於頭頂,象徵壽元堅固。朝拜者接受甘露時,應當用雙手承接,喝進之後吐在面前的水槽內。法事結束後,朝拜者應當按照西藏傳統略加供養,供養隨意,無固定的收費數額。
自強巴拉康出來,可前往坐落在同巷內的瞻巴拉拉康、貢嘎曲德寺、木如寧巴寺。強巴拉康與瞻巴拉拉康之間,有一道門,稱「色拉達果」(意為「色拉後門」),長年鎖着。中共占領西藏前,一年一度舉行的廣願大法會,拉薩三大寺的數萬僧眾參加。為控制人流,各寺院都有固定的行進及撤離路線。該門即色拉寺僧人在法會期間進出大昭寺的專用門。該門實際上為大昭寺的後門,位於大昭寺的中軸線上,正對着大昭寺主尊等身佛的背部。門後面是大昭寺南、北兩大廚房中的北廚房。中共占領西藏前舉行廣願大法會時,北廚房負責每天做飯兩次,每次做兩大鍋,首先供給僧人,剩下的分給民眾及乞丐;南廚房則負責供給百姓的茶水。色拉後門旁邊、瞻巴拉拉康門前,有一家出售自釀青稞酒的店鋪,可在此觀摩土法釀酒的過程。
參考文獻
- ↑ 拉薩淨土17站,人民網,2009年05月05日. [2013年8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拉薩老城裡的小寺廟,中國西藏新聞網,2010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