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文祥刺馬》,京劇劇目,清末實事。有兩種版本。湘江劇亦有此劇目。

目錄

劇情介紹

獵戶張文祥打死清兵,逃出關外,恰遇鏢客陳金威與清兵衝突,張助之,結為兄弟,陳以表妹黃英如婚張文祥。後同投捻軍張樂行,攻廬州,知府馬新貽詐降,張識破,勸陳不聽,反遣張往攻舒城。馬新貽暗約勝保來攻,馬誘陳出擊,獻城,又賺舒城,文祥逃走。馬新貽旋升杭州巡撫,陳金威復投之,馬思霸陳妻李桂蘭,桂蘭不屈自殺,馬並擒斬陳金威,陳友曹二虎逃往南田,告知張文祥。馬新貽再攻南田,文祥夫妻兵敗失散,黃英如至杭州刺馬,被擒,張文祥救妻,馬反刺死英如,文祥再逃。馬又升兩江總督,駐金陵,張乘馬閱兵時將其刺死。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張文祥刺馬 相關視頻

戲曲中三國戲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看完漲知識了
清末奇案張汶祥刺馬案,鄭敦謹積極調查,曾國藩的態度令人費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