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目錄
鼓角樓
鼓角樓是廣德縣保存為數不多的古代建築,位於宋朝廣德州署正南門,上面是複式樓宇木製結構,下面是磚石樓座,正中是石條拱形卷洞,蔚為壯觀,是縣城桃州鎮除天壽寺塔之外又一個人文標誌。熙寧元年鼓角樓重修竣工,應太守朱昌壽之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題記賀之,《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由此而來,全文存於曾鞏的《元豐類稿》,至今鼓角樓門洞上部還有:「鼓角樓宋熙寧元年冬曾鞏題」的刻字。
原文
熙寧元年(1068年)冬,廣德軍作新門鼓角樓成。太守(朱昌壽)合文武賓屬以落之,既而以書走京師,屬鞏曰:「為我記之。」鞏辭不能,書反覆至五六,辭不獲,乃為其文曰:
蓋廣德居吳之西疆,故鄣(舊屬故鄣縣)之墟,境大壤沃,食貨富穰,人力有餘,而獄訟赴訴,財貢輸入,以縣附宣,道路回阻,眾不便利,歷世久之。太宗皇帝(趙匡義,後改名趙炅,宋朝第二個皇帝)在位四年(太平興國四年即979年),乃按地圖,因縣立軍(升廣德縣為廣德軍),使得奏事專決,體如大邦。自是以來,田裡辨爭,歲時稅調,始不勤遠,人用宜之。而門閎隘庳,樓觀弗飾,於以納天子之命,出令行化朝夕,吏民交通四方,覽示賓客,弊在簡陋,不中度程。治平四年(1067年),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錢公公輔守(錢公輔時任廣德軍知軍事)是邦,始因豐年,聚材積土,將改而新之。會尚書駕部郎中朱公壽昌來繼其任(朱昌壽接任廣德軍知軍事),明年政成(1068年),封內無事,乃擇能吏,揆時庀徒,以畚以築,以繩以削,門阿是經,觀闕是營,不督不期,役者自勸。自冬十月甲子始事,至十二月甲子卒功。崇墉崛興,復宇相瞰,壯不及僭,麗不及奢,憲度政理,於是出納,士吏賓客,於是馳走,尊施一邦,不失宜稱。至於伐鼓鳴角,以警昏昕,下漏數刻,以節晝夜,則又新是四器,列而棲之。邦人士女,易其聽觀,莫不悅喜,推美誦勤。夫禮有必隆,不得而殺;政有必舉,不得而廢。二公於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書美實,使是邦之人,百世之下,於二公之德尚有考也。
備註
1、廣德秦漢時屬故鄣縣,漢成帝鴻嘉二年改故鄣縣為廣德國,漢光武帝時廢國仍為縣,屬丹陽郡。
2、廣德因地處軍事戰略要地,故從縣升至軍,領廣德1個縣,端拱元年即988年分廣德西北5鄉設建平縣,屬廣德軍。
3、錢公輔(1021-1072),字君倚,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宋代詩人。少從胡翼之學,有名吳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治平二年(1065年)任廣德軍知軍事。曾在城西玉溪上築學堂,時人稱「清容書院」,聘廣德大儒查深為師,學子逾千。曾考證過胥溪運河為春秋時期伍子胥開鑿,對《左傳》記錄楚軍至廣德橫山、至桐汭起到旁證作用,另外對於三江之南江或中江過廣德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宋王德臣《塵史》也曾提到錢公輔在廣德的一些掌故。
4、朱昌壽,字康叔。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朱巽子。以蔭為將作監主簿。治平四年(1067年)任廣德軍知軍事。熙寧二年(1069年)春從廣德出發離官尋母,後復任,極盡孝道,二十四孝之一的棄官尋母即是。
5、《元豐類稿》是曾鞏的文集,因為成書於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年~1086年)故名,《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為十三首記文之一。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唐宋八大家,國學夢
- ↑ 古時候說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搜狐,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