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法尔
《帕西法尔》(Parsifal),三幕歌剧[1],由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编剧并谱曲,1882年7月26日在拜罗伊特首次公演,1903年12月24日圣诞夜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初次演出。 1905年,在阿姆斯特丹也有成功的演出。
欣赏过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的人对《帕西法尔》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因为在《罗恩格林》“第三幕”里,当骑士罗恩格林说出自己的身世时,表明他是保护圣杯的骑士之一,这圣杯就是基督被钉上十字架时,装过他的血的杯子,它被保存在格拉尔的教堂中,而在这个段落中曾提及帕西法尔的名字。原来在《罗恩格林》中写成较为古式的“佩奇瓦尔”,在此剧中的剧名为日耳曼式的《帕西法尔》。
目录
创作背景
此剧中的人物全不是现实的,主角孔德丽和帕西法尔是寓言式的,剧情也是传说式的,由于寓言要素极为强烈,戏剧的展开缺乏明了性。另外,在许多段落处采取回想方式,因而造成退缩式的气氛。同时剧中所传达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对现代人而言较难了解,因此现今评论家对此剧的意见有分歧,褒贬不一。
不过,此剧中严肃、庄严的音乐,在瓦格纳其他的乐剧作品中却不曾出现过,尽管也曾经有人批评说:“在这部乐剧中可以窥见70岁老人的疲惫音乐。”但此剧中半音阶与全音阶手法的巧妙混用、编制较大的管弦乐、自由流利的运转、低音部细腻又自然的作曲法,以及合唱与管弦乐所酝酿出的美妙旋律与对位法的美感等,都是在别的作品中找不到的。
剧情介绍
前奏曲
木管乐器加上弱音器,弦乐器平静哀婉地奏出富有表情的“圣餐”的主题,缓慢而柔美,接着钢管奏出庄严有力的“信仰”的主题,之后变化的力度、速度更为激烈又转成柔和的“圣餐”主题,继而蜕化成“圣矛”的主题及“安福塔斯”的主题,最后结合为复杂对位法进行,这些都融进了“圣餐”的主题柔和上升,显示出瓦格纳的意境:“爱,信仰,希望”!
第一幕
第一景:蒙萨尔瓦特镇的森林中
高山之上,圣杯骑士保护着两件耶稣基督遗留下的圣物:一件是在十字架上钉在他肋下的圣矛,另一件是他最后晚餐所用的以及后来在十字架下,盛过他圣血的圣杯。年迈健壮的老骑士古内曼兹与两名侍卫在大树下打盹,清爽的早晨来临,古内曼兹醒过来。城堡方向传来铜管的起床号(其实是圣餐的动机),他就:“嘿、嘿”地叫醒两名侍卫。然后三个人随着远方传来的“信仰的动机”,一起做晨祷。接着有两名骑士登场。古内曼兹以为国王安福塔斯的伤处因贴用药草已开始痊愈,但骑士告诉他,药草完全没有发生疗效。在古内曼兹和骑士们交谈时,侍卫突然大叫有勇敢的女骑士来了。骑士答说:“她就是孔德丽”。她能骑马在空中驰骋,这时她从阿拉伯为国王取来镇痛剂。她把装着“巴爽”药水的水晶瓶交给古内曼兹,并表示说:“此药如果无效,那么阿拉伯再也没有能治愈国王伤口的妙药了。”
这时国王安福塔斯卧在床上被人抬出来,音乐出现“安福塔斯王”的主题。这一主题象征安福塔斯的苦恼与惨痛,休息片刻后,国王喃喃自语说:“在这圣湖沐浴固然可以稍许减轻一点痛苦,但要真正治愈我的伤口,正如神所宣告的,必须等待“因同情而获得智慧的纯洁愚者”的出现[2]。”
国王由于从苦恼的夜晚获得解放,遂赞美森林清晨的美景,音乐也跟着变成牧歌般的“森林的动机”。古内曼兹将“巴爽”药水呈给国王,并说明是孔德丽从阿拉伯取来的。当孔德丽出现时,国王立刻向她致谢,但她却说不必客气。为了沐浴,国王一行人往湖边走去。
视频
帕西法尔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音乐剧、歌剧、话剧三者有什么区别? ,搜狐,2019-06-11
- ↑ 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 ,搜狐,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