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布格改正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在大地測量學中把重力觀測結果的改正項中高度校正和中間層校正合併起來稱為布格改正。重力的相對測量是以總基點的重力值作為零值來與測點的重力值進行比較,由於測點和總基點的海拔高度以及所處的緯度不一樣,所以要對測點的觀測值作必要的整理改正。

重力觀測結果的改正項中,高度改正和中間層改正均與測點相對總基點的高程差Δh有關,所以把它們合併起來稱為布格改正。

中間層校正

通過地形校正以後,測O點的周圍成為水準面了。但是,測點到大地水準面或基地面(通過基點的水準面)間還存在一個水平物質層,消除這一物質層影響的方法,稱為中間層改正。如果把小間層當作厚度為Δh,密度為σ的無限水平板,其重力作用值為 2πGσΔh0。因此,中間層校正值為 δg中=-2πGσΔh0。

高度校正

經過上述校正後,測點與大地水準面或基準面之間還存在一個高度差 Δh,為消除由於測點與大地水準面(或基準面)存在高差Δh所造成的重力影響還需進行高度校正。當測點相對大地水推面高程為Δh時,其高度校正值為 δg高=0.3086Δh (毫伽)。

高度改正和中間層改正都和測點的高程Δh有關,因此,常常把這兩項改正合併起來進行,稱為布格校正,即

Δg布=(0.3086-0.0419σ) Δh(毫伽)

布格改正的原因

重力的相對測量是以總基點的重力值作為零值(正常場值)來與測點的重力值進行比較的,要求測點和總基點的海拔高度以及所處的緯度都一樣,並且測點附近的自然地形也要平坦,否則就要對測點的觀測值作必要的整理改正,才能獲得真實的重力異常,因此重力觀測值必須經過校正。

布格重力異常

布格重力異常Δg如下所示:Δg=g現+Δg地+Δg布-g0

經過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後,相當於把大地水準面以上多餘的物質(正常密度)消去了,作了正常場校正後,就將大地水準面以下按正常巒度分布的物質也消失了,因而布格異常是包含了殼內各種偏離正常密度分布的礦體與構造影響,也包括地殼下界面起伏而在橫向上相對地幔質量的巨大虧損(山區) 或盈餘(海洋) 的影響,所以布格重力異常除有局部的起伏變化以外,從大範圍來說,在陸地,特別在山區,是大面積負值區、山越高,異常負值越大;而在海洋區,則屬大面積的正值區。從使用方面來看,布格重力異常又可分為絕對異常和相對異常。 [1]

應用

利用布格重力異常研究可地殼深部構造,研究地殼深部構造,不僅對於研究地殼的演化和大陸與海洋的形成等地學的基礎理論問題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對於劃分大地構造單元、分析和預報天然地震的活動性、研究火山作用和各種礦產的成礦規律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特點

布格改正是將地球看成密度均勻的情況下導出的。實際上,地表實測重力值總是均勻密度體和局部不均勻密度體(如構造、礦體等)的綜合影響。上述校正僅僅消除了起伏地形上各測點與大地水準面或基準面間均勻密度體對實側重力值的影響,並沒有消除局部不均勻密度體對各測點重力值的影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