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ENS),或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于1794年10月30日(雾月9日)由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议会下令创建。
学校在法国大革命中饱经动荡,1808年由拿破仑和拉普拉斯整顿后重新开学。现为巴黎高师集团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的成员之一。
学校本部位于巴黎邬尔姆路的圣·热内维埃芙山,总校在巴黎有3处校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1]
目录
简介
高等师范大学的历史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在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后的两年,共和3年雾月9日,即1794年11月30日,根据当时国民公会议员拉卡那尔(Lakanal)的提议,法国第一家师范学校创立,并成为男子高等师范大学(ENS deqarqons)的前身,使“高等师范大学”(ENS)这一新名词逐渐为广大法国人所了解、接受。
到了1847年,男子高等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并且选址于巴黎邬尔姆路(rue d'Ulm),,它们分别是1880年的枫特耐奥罗斯高等师范大学(ENS de Fontenay-aux-Roses)、1881年的 塞弗尔女子高等师范大学(ENS de Sèvres pour les filles)和1882年的圣克鲁男子高等师范大学(ENS de Saint-Cloud pour les garcons)。到那时法国已经拥有四家高等师范大学且初具规模,法国人已不再对“高等师范大学这一名词感到陌生。1912年,第五家高等师范大学,即技术教育高等师范大学在巴黎的加尚(Cachan)成立。
1845年学校改为现在的名字。在学科上分文、理两科。文科设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现代外语、社会科学等专业。理科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专业。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历史与现实互为参照,相映生辉。学校毕业生中人才济济,名流辈出。埃瓦利斯特·加罗瓦(Evariste Galois)曾在校园里留下了天才数学家和一代浪漫英雄的原型形象;1854年,圣特-克莱尔-德维尔(Sainte-Claire-Deville)在巴黎高师成功地隔离了铝元素;巴斯德(Pasteur)也在那儿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包括1857年和1881年发酵和病毒的发现。开生物学新纪元的亚雷斯和巴斯德,存在主义先锋萨特,自由主义战士雷蒙·阿尤,共和国总统蓬皮杜,总理兼任国民议会主席的洛朗·法布留斯,西方10大著名哲学家之一、生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以及1968年出现的拯救法国社会于传统陋习中的一代“新人”等。
尽管饱经岁月的磨炼,这所古老的学院在今天仍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血管中仍流动着探索与创新的新鲜血液。
在自然科学方面巴黎高师有11位诺贝尔奖得主(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塞尔日·阿罗什就是巴黎高师的教授),10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沃夫奖得主和一位阿贝尔奖得主,其中该校的J-P Serre教授是世界上唯一健在的集上述数学三大奖于一身的数学家。
巴黎高师的学生总数不到两千人,所以,从相对值看巴黎高师是诺贝尔奖单产最高的大学,从绝对值看,巴黎高师是获得菲尔兹奖最多的大学。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在法国可算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对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们,这里既是知识的海洋,又是科技发展的温床。
地理位置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校本部位于巴黎邬尔姆路,坐落于圣·热内维埃芙山(Montagne Sainte Genevieve), 与其比邻而居的是巴黎物理工业化学高等学校(Ecole superieure de Physique et Chimie lndustrie Hede la Ville de Paris)、生物化学学院(1nstitut deBiologie-Physio-Chimique)和 居里学院(1nstitutCurie)。它们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是上述一系列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著名的“圣·热内维埃芙山研究会”Association de 1a Montagne Sainte Genevieve)。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分校区则位于如尔丹大道(Boulevard Jourdan),邻近巴黎著名的 大学城。同时,在蒙特鲁吉地区也有该校的一部分校园。
院系设置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所设科系包括:数学及其应用、 物理、地球-大气-海洋、 化学、生物、计算机信息学、认知研究、社会科学-经济-法学、 地理学、 哲学、历史、文学与语言、艺术交流、古代科学、科学历史与哲 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还选择走出巴黎校园,前往与她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家就地办学,设立硕士水平的课程。巴黎高师除准备在中国 北京推出一项合作培养课程外,还将和由 法国四所高等师范学院(巴黎于尔姆街高师、卡桑高师、 里昂理科高师及里昂文科和人文科学高师)组成的 法国高师集团(Groupe des ENS)一起,在上海发展一个法中硕士课程项目。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历年排名
学校名称 | 年份 | 排名 | 英文名称 | 国家 |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2020 | 43 |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 法国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2018 | 43 |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 法国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2017 | 33 |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 法国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2016 | 23 |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 法国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2015 | 24 |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 法国 |
杰出校友
巴黎高师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人才。
共计有12位来自物理、化学、经济学、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和10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和一位阿贝尔奖得主,其中该校的J-P Serre教授是世界上唯一健在的集上述数学三大奖于一身的数学家。
同时,它还培养出了众多虽未拿奖,但却开创了百年潮流、足以永垂史册的科学、文化人才。如数学界的傅里叶(Joseph Fourier,1768.3.21-1830.5.16)、勒贝格(Henri Léon Lebesgue,1875.6.28-1941.7.26)、伽罗华(Évariste Galois,1811.10.25-1832.5.31);哲学界的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6.21-1980.4.15)、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1904.6.4-1995.9.11)、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3.14-1983.10.17)和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0.15-1984.6.25)、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等。
诺贝尔奖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保罗·萨巴捷,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罗曼·罗兰,1915年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让·佩兰,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亨利·柏格森,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让-保罗·萨特,1964年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路易·奈耳,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罗拉尔·德布鲁,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阿尔贝·费尔,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塞尔日·阿罗什,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菲尔兹奖
洛朗·施瓦茨,菲尔兹奖得主。
勒内·托姆,菲尔兹奖得主。
让-皮埃尔·塞尔,菲尔兹奖得主。
阿兰·孔涅,菲尔兹奖得主。
让-克里斯托夫·约科兹,菲尔兹奖得主。
皮埃尔-路易·利翁,菲尔兹奖得主。
洛朗·拉福格,菲尔兹奖得主。
文德林·维尔纳,菲尔兹奖得主。
吴宝珠(Bao Chau Ngo,1972年-),越南裔法国人,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
赛德里克·维拉尼(法语:Cédric Villani,1973-),法国数学家,2010年菲尔兹奖得主。
沃尔夫数学奖
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1906-1998),法国数学家,1979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乔治·萨顿奖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1904—1995),法国哲学家、生物史学家、科学史家。代表作《常态与病态》。1983年荣获科学史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乔治·萨顿奖章。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乔治·杜梅齐尔( Georges Dumezil,1898—1986),法国20世纪著名语文学家、文明史家、宗教学家,1978年入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
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法国物理学家。
化学家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法国化学家、生物学家。
作家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86—1944),法国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
哲学家
阿兰(Alain,1868——1951),法国哲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原名埃米尔-奥古斯特·沙尔捷(Emile Auguste Chartier),以阿兰的笔名闻名于世。
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1907—1968),法国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曾任索邦大学教授,巴黎高师校长,法兰西学院教授。
保罗·尼赞(Paul Nizan,1905—1940),法国哲学家、作家。
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发表哲学著作《存在和虚无》。
让·卡瓦耶斯(Jean Cavailles, 1903—1944),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代表作《论逻辑和科学理论》。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代表作《知识分子的鸦片》、《社会学主要思潮》、《论自由》等。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著作《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等。
吉尔伯特·西蒙栋(Gilbert Simondon,1924—1989),法国哲学家。著有《技术对象的存在形式》等。
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
克劳德·德布鲁(Claude Debru),法国哲学家,曾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主任、法兰西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史学院通讯院士、德国Leopoldina自然科学研究院院士。
阿兰·巴迪乌(Alain Badiou,1937— ),法国作家、哲学家。前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主任、教授,现任位于瑞士的欧洲研究院(EGS)教授。
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1861—1916),法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著有《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等。
政治家
乔治·让·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1974),法国前总统。
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1925—1999),法国政治家、作家、学者。
心理学家
丹尼尔·拉加什(Daniel Lagache,1903—1972),法国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法国临床心理治疗创始人。
社会学家
埃米尔·杜尔凯姆(Émile Durkheim,1858—1917),男,又译为杜尔凯姆,涂尔干,杜尔干等,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人。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等 。
参考资料
- ↑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2020-06-04 来源:买购网
- ↑ 2019-2020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世界排名多少【QS最新第43名】2019-12-11 来源:大学生必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