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秦艽
左秦艽又名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别名:大叶龙胆、大叶秦艽、西秦艽。
多年生草本植物,圆柱形根,基生叶较大,茎生叶3-4对,披针形叶片,基部连合;
夏秋开筒状深蓝紫色花,花丛生于上部叶腋成轮状,裂片先端尖;长椭圆形蒴果。
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治治疗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
产于蒙古、俄罗斯、中国大陆的内蒙古、宁夏、河北、陕西、新疆、东北、山西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秦艽(原变种)
科:龙胆科
属:龙胆属
国外分布:苏联、蒙古
植物别名
【别名】 秦胶(《本草经集注》),秦纠(《唐本草》),[1]
左扭(《河北药材》)。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左扭、左拧、西秦艽、左秦艽、萝卜艽、辫子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
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
枝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升,黄绿色或有时上部带紫红色,近圆形。
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6-28厘米,宽2.5-6厘米,
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平滑,叶脉5-7条,在两面均明显,
并在下面突起,叶柄宽,长3-5厘米,包被于枯存的纤维状叶鞘中;
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5-15厘米,宽1.2-3.5厘米,
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边缘平滑,叶脉3-5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无叶柄至叶柄长达4厘米。
花多数,无花梗,簇生枝顶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
黄绿色或有时带紫色,长(3)7-9毫米,一侧开裂呈佛焰苞状,
先端截形或圆形,萼齿4-5个,稀1-3个,甚小,锥形,长0.5-1毫米;
花冠筒部黄绿色,冠澹蓝色或蓝紫色,壶形,长1.8-2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圆形,
长3-4毫米,先端钝或钝圆,全缘,褶整齐,三角形,长1-1.5毫米或截形,
全缘;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5-6,长2-2.5毫米;
子房无柄,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9-11毫米,
先端渐狭,花柱线形,连柱头长1.5-2毫米,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
蒴果内藏或先端外露,卵状椭圆形,长15-17毫米;
种子红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1.2-1.4毫米,表面具细网纹。花果期7-10月。
药用价值
目录
药材简述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3]
功能主治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贮藏
置通风干燥。
注意事项
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
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
秦艽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枝体酸痛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