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右絀
左支右絀 |
左支右絀 漢語成語,拼音: zuǒ zhī yòu chù ,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左支右絀 [1]
拼 音
zuǒ zhī yòu chù
近義詞 顧此失彼 捉襟見肘 東扶西倒 左右為難 四面受敵 挖肉補瘡
【解釋】
支:支持;絀:屈曲,引伸為不足。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1],應付了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問題。
【出處】
《戰國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示例】
兩路夾攻,殺得冷軍~,只好棄甲曳兵,敗陣下去。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
【故事】
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秦將白起破韓、魏後,又率領兵馬準備進攻梁地,周王朝感到梁城一破,自身就難保了。於是派使者遊說白起,勸他不要攻打梁國。使者講了一個故事道:以前楚國有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叫養由基,有一次,他離開柳葉百步,箭箭擊中柳葉,圍觀的人拍好叫好時,有一人在旁說:「不錯,可以教他學射箭了。」養由基聽到竟有人這麼傲慢,十分發怒,那個人隨即說:「這並不是說我能教你左手怎麼支持、右手怎麼屈曲等箭術,我的意思是說你取得了百發百中的成績後可以停止了,否則,一會兒就氣衰力倦了,若一有差錯,那麼你就將前功盡棄了!」白起聽了,深恐進攻梁國遭到失利,使破韓、魏的功勞毀於一旦,便託病停止出兵了。
詞性變化
絀
絀 chù
〈動〉
(1) 通「詘」。屈服;制服 [surrender;check;subdue]
范雎絀 白起, 公孫弘抑 董仲舒,此同朝共君寵祿爭故耶?——《潛夫論·賢難》
(2) 通「黜」。廢除;貶退 [dismiss]
不孝者,君絀以爵。——《禮記·王制》
世子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史記·老子列傳》
屈平既絀,其後 秦欲伐 齊, 齊與 楚從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如:絀臣(被放逐的臣子);絀約(黜退而窮困);絀陟(升降,同黜陟)
絀·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竹律切,音窋。【說文】縫也。【玉篇】紩也。【史記·趙世家】卻冠秫絀。【註】徐廣曰:戰國策作縫,亦縫紩之別名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此蓋言其女工箴縷之麤拙也。
又【荀子·非相篇】緩急嬴絀。【註】猶言屈伸也。
又【集韻】敕律切,音黜。義同。
又同黜。【禮·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註】絀,退也。
《說文解字》
絳也。從糸出聲。丑律切
『說文解字注』
絳也。此絀之本義、而廢不行矣。韻會絳作縫。非也。古多叚絀爲黜。從糸。出聲。丑律切。十五部。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ʂʰu˥˧
粵語 zyut3
吳語閩語
韻書上古音中古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