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學與技術
《工程科學與技術》(原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主辦的工程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定位,報道工程科學領域研究、開發及應用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自更名以來,開設了「科學前沿」「聚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網絡空間安全」3個特色欄目,組織了「泛在電力物聯網」「深部岩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等20餘個專欄,出版了「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抗震減災特刊」「災後恢復重建特刊」「紀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及防震減災專刊」,受到國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及社會影響力。《工程科學與技術》被《EI》《Scopus》《EBSCO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CSA)》《文摘雜誌(PЖ)》《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INSPEC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國內外重要數據庫收錄。根據《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RCCSE)》,被評為中國中文權威學術期刊。
目錄
辦刊歷史
1957年,《成都工學院學報》創刊。
1978年,該刊更名為《成都科技大學學報》。
1988年,該刊更名為《四川聯合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同時刊期也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1994年,該刊更名為《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7年,該刊更名為《工程科學與技術》。
2018年5月19日,《工程科學與技術》編輯委員會換屆暨編委座談會在四川大學召開。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工程科學與技術》主要設有化學與化學工程、高分子材料[1]、機械工程、結構工程、環境工程、輕紡、水利工程、建築力學、電氣工程、信息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等欄目。
《工程科學與技術》主要刊登工程科學領域研究、開發及應用的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
《工程科學與技術》主要讀者對象是高等學校師生、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
人員編制
據2018年6月《工程科學與技術》官網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編委會共有編委40人,編輯部共有編輯5人。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6月2日中國知網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出版文獻共6722篇。
據2018年6月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載文量為2812。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2日中國知網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總被下載1099229次、總被引43004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86、(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46。
據2018年6月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2]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被引量為22748、下載量為113421;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影響因子為0.9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1238名、在大學學報(工業技術)(109種)中排第14名[4]。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國期刊高被引指數》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的總被引頻次986次,影響因子0.773,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基金等資助項目的論文占載文量的91.5%。
收錄情況
據2018年6月《工程科學與技術》官網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是《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統計源期刊,被《工程索引(EI)》、《Scopus》、《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文摘雜誌(PЖ)》、《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INSPEC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等數據庫收錄。
據2018年6月中國知網顯示,《工程科學與技術》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來源期刊。
視頻
工程科學與技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分子材料為什麼這麼牛,究竟牛在哪裡? ,搜狐,2020-09-18
- ↑ 數據庫|使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檢索文獻方法詳解(二) ,搜狐,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