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
嵊泗 |
中文名: 嵊泗縣 外文名: Shengsi County 別 名: 嵊泗列島 行政區劃代碼: 330922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浙江省舟山市 地理位置: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島)北部,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 面 積: 8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738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 3鎮4鄉 政府駐地: 菜園鎮 電話區號: 0580 郵政區碼: 20245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六井譚、基湖沙灘、大悲山、東海漁村等 車牌代碼: 浙L 地區生產總值: 116.5 億元(2020年) 人 口: 66903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
嵊泗縣,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是浙江省最東部、舟山群島最北部的海島縣。
嵊泗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溫差較小,介於北緯30°24′~31°04′、東經121°30 ′~123°25′之間。
嵊泗縣由404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16個,總面積8824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8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738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嵊泗縣轄3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菜園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嵊泗縣常住人口為66903人。
據《史記》和《水經注》記載,上古時期,嵊泗地為南蠻、東夷其中島夷之地。1949年10月,置嵊泗縣,屬由大陸流亡本縣枸杞島的江蘇省政府管轄。1987年3月,改舟山地區為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
嵊泗列島風景區是融海洋文化與海島民俗風情為一體,以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教活動為主要功能的列島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20年,嵊泗縣地區生產總值11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6億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61.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4.3%和0.7%。三次產業結構為30.2:16.8:53.0。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7384元,按年末匯率(6.8976)折合22817美元。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8.2%。[1]
目錄
歷史沿革
據《史記》和《水經注》記載,上古時期,嵊泗地為南蠻、東夷其中島夷之地。
春秋,戰國時,為越國東境句章縣海中洲(亦稱甬東或甬句東),今嵊泗縣為當時海中洲的一部分。戰國後期,楚滅越置江東郡,為楚國江東郡句(讀「gou」)章縣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遂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嵊泗地屬會稽郡鄮縣。
楚漢之際,屬西楚霸王項羽封地之東楚會稽郡鄮縣。
西漢高祖劉邦分封異姓諸侯王后,屬楚王韓信封地之會稽郡鄮縣。削平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為荊王劉賈荊國之地,後為吳王劉濞吳國之地,均屬會稽郡鄮縣。景帝三年(前154年),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受誅,遂屬江都王劉非封地之會稽郡鄮縣。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鄮縣。
據《漢書·地理志》,新莽時,改鄮為海治。
東漢時,仍屬揚州刺史部會稽郡鄮縣。
三國時,屬吳國揚州會稽郡鄮縣。
晉因襲東漢州制,西晉初至東晉太寧二年(265~324年),嵊泗屬揚州會稽郡鄮縣。太寧二年,改會稽郡為會稽國。東晉隆安三年至元興元年(399~402年),孫恩率領20餘萬起義軍,曾一度占據鄮縣諸島(今嵊泗列島和舟山群島)。
南朝宋時,屬揚州(或東揚州)會稽郡鄮縣;齊時,屬揚州會稽郡鄮縣;梁時,與宋同;陳時,屬東揚州會稽郡餘姚縣。
隋文帝平陳後,置吳州總管府,嵊泗地屬吳州總管府句章縣。大業元年(605年),屬越州句章縣,大業三年,改越州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李子通,置越州總管(府)和鄞州,不設縣。嵊泗縣地屬越州總管(府)鄞州。武德八年,屬越州都督(府)越 州、縣。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嵊泗地屬江南道越州鄮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增至十五道,遂屬江南東道。開元二十六年,於鄮縣置明州並析翁山縣,嵊泗地屬明州翁山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明州為餘姚郡。乾元元年(758年),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郡復為州,遂屬浙江東道明州。大曆六年(771年),因「袁晁之亂」廢翁山縣,屬鄮縣。
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年),鄮縣復析翁山縣,嵊泗地屬吳越國明州翁山縣。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國納土歸宋,翁山縣復廢。嵊泗地屬明州鄞縣。淳化四年(993年),分天下州縣為十道。嵊泗地屬浙東道。至道、天聖、元豐年間,嵊泗地域均屬兩浙路。熙寧六年(1073年),析鄞縣地置昌國縣,遂屬昌國縣。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兩浙分東、西路。嵊泗地屬兩浙東路。紹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為慶元府。
元朝至元二十一至二十七年(1248~1290年),屬江浙等處行中收省浙東道宣慰司慶元路昌國州昌國縣。
明初,因襲元行省制,後改行省為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嵊泗地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明州府昌國縣。洪武十四年,改明州為寧波。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國縣廢,遷其民於內地,夷縣為中中、中左兩千戶所。嵊泗地域,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定海縣(即今鎮海)。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於布政使司下設浙東道,管轄所屬府、縣。據《明史。職官志》,今嵊泗縣境明時屬寧紿分巡道。
清初因襲明制,嵊泗地屬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紿道寧波府定海縣(今鎮海)。尋改屬閩浙總督浙江省(巡撫)寧紹台道。不久廢閩浙總督而設浙江總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於舟山置定海縣。嵊泗地屬定海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分定江、浙洋汛。嵊泗地域劃歸江蘇省(布政使司)蘇松太道蘇州府太倉州崇明縣。雍正二年(1742年),升太倉為直隸州。
民國元年至五年(1912~1916年),屬江蘇省崇明縣。民國五年(1916年),在清蘇松太道的基礎上,設滬海道尹於上海。民國五至七年 (1916~1918年),屬江蘇省滬海道崇明縣。民國七年(1918年),滬海道廢,由江蘇省水上第一警察廳負責崇明縣外海諸島的治安和防 務,行政上屬崇明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崇明縣於嵊泗列島設第五區。「八·一三」淞滬事變前,為侵華日本海軍舟山基地 司令部占領。汪偽政權劃為浙江省定海縣之第十區(亦稱嵊泗特別區)。抗戰勝利後,與戰前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改崇明縣第五區為江蘇省直屬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改直屬區為設治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設治局改由海軍管轄。
1949年10月,置嵊泗縣,屬由大陸流亡本縣枸杞島的江蘇省政府管轄。
1950年7月,嵊泗解放,設特區和軍管會,屬蘇南松江專區。
1951年3月,特區和軍管會均撤銷,復置縣。隸屬不變。
1952年,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併為江蘇省,嵊泗縣屬江蘇省松江專區。
1953年6月,嵊泗縣劃歸浙江省舟山專區。
1958年10月,舟山專員公署和嵊泗縣均撤銷,遂為寧波專區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
1960年11月~1962年4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
1962年4月,恢復縣建制,嵊泗縣仍歸浙江省舟山專區。
1970年4月,改舟山專區為舟山地區,嵊泗縣屬舟山地區。
1987年3月,改舟山地區為舟山市,嵊泗縣屬舟山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嵊泗縣轄3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菜園鎮。
嵊泗縣位於杭州灣以東,長江口東南,即北緯30°24′~31°04′、東經121°30′~123°25′之間,是浙江省最東部、舟山群島最北部的海島縣,由404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16個。縣境西起灘滸黃盤山,與上海金山衛相望;東至童島(海礁)的泰礁;北 迄花鳥島,連接佘山洋;南到浪崗的南北澎礁、馬鞍山—白節山一線,與岱山縣大衢島隔水為鄰。東西長180千米,南北距23千米~91千 米,海陸總面積8824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8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738平方千米,分別占總面積的0.97%和99.03%,故有「一分島礁九九海」之說。
地形地貌
嵊泗列島系天台山脈延伸入海的島礁群,島礁出現於第四世紀的全新世,絕大部分為基岩組成。列島地形起伏,水系短小,谷地淺凹,多岙灣岬角。屬低緩丘陵地區,丘陵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的90%以上,較大的谷地分布在泗礁山、枸杞島、大洋山島上,其餘島上谷地狹小 。山地高度一般在幾十米至一二百米之間,最高點系花鳥島的前坑頂,海拔236.9米,低丘土層瘠薄且多裸岩。
氣候
嵊泗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溫差較小。春季多海霧,夏季多氣旋,秋季較乾燥,冬季有霜凍。降水量春夏多於秋冬。
春季:3月13日~6月8日,歷時88天。初春冷暖氣流交匯頻繁,多陰雨天氣,海霧也多。季平均氣溫16.8℃。季平均降水日39.7天,季平均降水量360.4毫米。
夏季:6月9日~9月24日,歷時108天。盛行偏南風,晝夜溫差小。初夏為梅雨期,入梅一般在6月中旬,出梅在7月上旬,梅期平均20天左右。盛夏為颱風期,天氣炎熱,多雷雨,熱帶氣旋活動頻繁。季平均氣溫25.5℃,極端最高溫度36.4℃(1998年8月15日)。季平均降水 日36.1天,季平均降水量423.2毫米。
秋季:9月25日~12月1日,歷時68天。少雨,乾燥,常出現秋高氣爽天氣。季平均氣溫17.2℃。季平均降水日16.7天,季平均降水量114.7毫米。
冬季:12月2日~翌年3月12日,歷時101天。盛行偏北風。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下降明顯。季平均氣溫7.5℃,極端最低氣溫一5.7 ℃(1991年12月28日)。遇強冷空氣影響,氣溫急劇下降,風力猛增,最大風力可達11級,俗稱「打暴天」季平均降水日40.5天,季平均降水量255.7毫米。
嵊泗縣陸地面積小,山低源短,淡水資源貧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773.26萬立方米。全縣平均單位面積水資源量26.1萬立方米/平方千米,僅為全省平均單位面積水資源量92.1萬立方米/平方千米的28.3%。按2000年全縣總人口數計算,人均擁有水資源量208.62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擁有量2749立方米的7.6%和全省人均擁有量2415立方米的8.6%。
嵊泗縣特定的海島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水資源只能來源於降水。據1961~2000年降雨實測資料統計分析,降水量最大值是1997年,年降水量1534.6毫米,最小值是1967年,年降水量601.8毫米,最大與最小比值為2.55∶1。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61毫米,除耗於蒸發外,形成 的地表徑流量即地表水資源量為1773.26萬立方米。保證率為20%時,降水量1211.45毫米,地表水資源量2980.02萬立方米,保證率為50% 時,降水量1033.5毫米,地表水資源量1757.41萬立方米,保證率為90%時,降水量734.32毫米,地表水資源量897.02萬立方米。地表徑流年內分配與年降水分配基本一致,多年平均4~9月份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60%~70%,10月至次年3月只占30%~40%。
全縣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為654.44萬立方米。地下水類型受境內地質、地貌等因素影響,主要可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兩大類。
海洋生物資源
嵊泗縣近海域漁獲物主要組成的優勢種是龍頭魚、梅童、鳳鱭、舌鰨、中國毛蝦、安氏白蝦、葛氏長臂蝦、黃鯽等。全縣從西到東各海域的優勢品種也有一定變化。灘滸海域的優勢種是安氏白蝦、鳳鱭、脊尾白蝦、梅童魚、龍頭魚、葛氏長臂蝦、黃鯽等;洋山海域是鳳鱭、梅童魚、安氏白蝦、中華管鞭蝦、龍頭魚、刀鱭、中國毛蝦、葛氏長臂蝦、主要經濟魚幼魚等;泗礁海域是中國毛蝦、龍頭魚、鳳鱭、凹官鞭蝦、梅童魚、葛氏長臂蝦、叫姑魚及經濟魚幼體;嵊山海域是帶魚等經濟魚幼體、龍頭魚、中國毛蝦、葛氏長臂蝦、七星魚、管鞭蝦、梅童魚、鳳鱭、黃鯽、青鱗魚、鮐魚等。
嵊泗縣大洋梅山嘴河口礫石灘,高潮區以粗糙濱螺和粒結節濱螺為最多,中潮帶以僧帽牡蠣、齒紋蜒螺、泥藤壺、絨毛近方蟹、多齒圍沙蠶、軟絲藻、厚膜藻、生氣硬毛藻、腸滸苔以及礁膜等為主,其中僧帽牡蠣、泥藤壺、齒紋蜒螺占絕對優勢。大洋雲鵝頭河口近岸泥沙灘,高潮區以日本大眼蟹和長足長方蟹占優勢,中潮帶以半褶織紋螺、微黃鐮玉螺占優勢,其次是彩虹明櫻蛤、泥螺、豆形拳蟹、橄欖偽拳蟹。
嵊泗縣泗礁青沙遠岸沙泥灘,中、低潮區以尖刀蟶占絕對優勢,中潮帶還有豆形拳蟹、中華五角蟹、半褶織紋蟹、泥海藻、沙蠶等。泗礁邊礁岙遠岸較屏蔽岸相,高潮帶以粒結節濱螺、短濱螺占優勢,中潮帶以日本笠藤壺、僧帽牡蠣、刺刺牡蠣、鱗笠藤壺占絕對優勢,其次是齒紋蜒螺、疣荔枝螺、鹿角海螺、矮擬帽貝、小石花菜、石蓴、海蘿等。
花鳥島糊猻頭遠岸礫石,低潮帶以菲律賓哈仔、肉球近方蟹占優勢,其次是復瓦小蛇螺、瘤荔枝螺、銹凹螺、脈紅螺、平背蜞、銳齒、紫海膽、馬糞海膽等。
海洋水產資源
嵊泗縣海域水產資源中魚類資源主要有: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烏鯧、燕尾鯧、海鰻、星鰻、鰳魚、鮸魚等;蝦類資源主要有:周氏新對蝦、細巧仿對蝦、哈氏仿對蝦、須赤蝦、中華管鞭蝦、中國毛蝦、日本毛蝦、日本鼓蝦、安氏白蝦、脊尾白蝦等;蟹類資源主要有: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紅星梭子蟹、東方大面蟹、日本近方蟹、中華近方蟹、掌痕沙蟹等;軟體動物資源主要有:烏賊、魷魚、章魚、條紋隔貽貝、厚殼貽貝、紫貽貝、笠貝、龜甲、褶牡蠣、紅條毛映石鱉等。
嵊泗縣海域有海藻118種,其中綠藻類23種,褐藻類24種,紅灌類69種和藍藻類2種。主要優勢種是滸苔、蠣菜、孔石純、裙帶、紫菜、海蘿等。
礦產資源
嵊泗列島蘊藏有大量的花崗石、海砂、粘土、石油天然氣、海鹵及長江古河道地下水資源。
花崗石:石質堅硬,色澤斑爛,結晶顆粒較粗,成塊狀構造,含有鉀長石、斜長石、石英及少量的雲母、鐵、錫石、鑽石、黑雲母等成分。主要分布在小洋、大洋、花鳥、枸杞、嵊山、黃龍等島,以洋山和黃龍最佳最富,大洋島大梅山花崗石儲量2億立方米。成規模的開採 區有大、小洋山、北鼎星以及小黃龍、沈家灣等,儲量均在300萬立方米以上。
黃砂:島內海砂資源豐富,擁有大小沙灘、沙丘幾十處,沙質堅硬潔淨,顏色以金黃色為主,黑色次之,大多屬中顆粗粒狀。主要分布在泗礁島、枸杞島、嵊山島、花鳥島,僅泗礁基湖沙灘、高場灣沙灘、南長塗沙灘就有9平方千米,各島周圍海域也有海砂資源儲存,馬跡山南側海區有20平方千米的中沙砂礦資源。還有大量的花崗岩風化石資源可加工成人造砂。
海鹵資源:節嵊泗海域海水年平均濃度穩定在1.72婆美度,鹽業生產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在大洋里、外雲鵝岙建有鹽田58公頃,年產鹽3000噸左右。
石油、天然氣:綠華以東至壁下海域,蘊藏着豐富的油氣資源。
地下水:泗礁島金雞山至浪崗海域一帶,有一條淡水儲量極為豐富的海底長江古河道。
島礁資源
嵊泗列島,境內島嶼聳立,礁岩棋布,各島系天台山主脈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島嶼,以東到西依次為海礁、浪崗山列島、馬鞍列島、泗礁諸島、大小戢山和灘滸諸島。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404個,其中16個島嶼有人定居生活。泗礁島為最大,面積25.88平方公里,岸線 長57.47公里。島嶼分布在西部大洋片91個,中部泗礁片180個,東部嵊山片133個。嵊泗縣島嶼岸線總長471.35公里。
人口
嵊泗縣人口總量少,密度較高。90年代後,實施「小島遷,大島建」戰略,小島居民遷居大島。從業人口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從事漁農業人口比例逐漸減少。1998年始,人口持續多年負增長。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居環境日益改善。
截至2019年末,全縣家庭總戶數30070戶,戶籍總人口74389人。按性別分,男性36205人,占總人口的48.7%;女性38184人,占總人口的51.3%。全年出生人數302人,出生率4.01‰;死亡人口657人,死亡率8.73‰;人口連續年負增長,自然增長率為-4.72‰。全縣遷入人口281人,遷出人口754人,機械增長率為-6.29‰。計劃生育率同比稍有上升,2017年全縣計劃生育率為99.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嵊泗縣常住人口為66903人。
2020年,嵊泗縣地區生產總值116.5億元,增長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1.7 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4.3%和0.7%。三次產業結構為30.2:16.8:53.0。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7384元,按年末匯率(6.8976)折合22817美元。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8.2%。
2018年,嵊泗縣實現財政總收入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0億元,增長8.0%。其中,增值稅為0.81億元,增長3.2倍;營改增為0.90億元,下降6.8%;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為0.50和0.20億元,分別增長18.3%和10.5%。全年民生事業支出20.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教育支出分別增長9.3%、8.3%和0.8%。
2018年,嵊泗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8%,月度累計走勢從5月份以後基本保持穩定。服務項目價格和消費品價格分別比上年上漲2.8% 和2.9%。
第一產業
2018年,嵊泗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68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漁業總產值52.23億元,增長2.3%;種植業總產值1317萬元,下降1.5%;畜牧業總產值266萬元,下降23.3%;林業總產值57萬元,下降31.0%。
2018年,嵊泗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31公頃,比上年下降0.9%。糧食播種面積27公頃,產量102噸,分別增長3.8%和3.0%;蔬菜播種面積199 公頃,產量2985噸,分別下降1.5%和1.7%;水果及果用瓜產量171噸,增長0.6%。全年生豬出欄2174頭,比上年下降53.7%,家禽出欄0.13萬隻,下降71.7%。全年肉類產量154噸,下降51.3%,其中豬肉產量144噸,下降52.6%;禽肉產量3噸,下降66.7%。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7.92萬噸,比上年下降0.1%。其中,海洋捕撈產量21.87萬噸,下降5.4%。分品種看,魚類產量18.09萬噸,下降4.8%;蝦類產量1.57萬噸,下降7.0%;蟹類產量1.47萬噸,下降8.0%;頭足類產量0.50萬噸,下降7.1%。減船轉產穩妥推進,截至2018年底,已拆解漁船83艘,累計壓減功率15879千瓦,完成五年(2016-2020)任務的73.3%。
第二產業
截止至2020年,嵊泗縣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34億元,比上年下降17.3%。分行業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 物製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非金屬礦採選業分別下降3.2%、19.3%、27.6%和69.9%。全縣規上工業銷售產值5.44億元,下降18.4%,產銷率為102%;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
2020年末嵊泗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5家,從業人員平均人數3136人。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7.5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實現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0.04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8.2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0%,無新開工面積 ;房屋竣工面積9.94萬平方米,比去年下降21.4%。
第三產業
截至2018年末,嵊泗縣本地電話用戶1.23萬戶,城鄉移動電話用戶9.98萬戶,其中3G及以上用戶7.79萬戶,寬帶接入用戶3.55萬戶。
2020年完成郵政特快專遞0.45萬件,函件3.12萬件,機要文件513件,包件4.59萬件;全年訂銷報刊累計166.96萬份,比上年下降0.4%, 報刊流轉額260.70萬元,下降2.3%,訂銷雜誌累計8.12萬份,增長7.4%。
2018年,嵊泗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92億元,比上年增長8.5%。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49億元,增長8.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43億元,增長9.3%。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85.25億元,增長25.4%,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28.39億元,增長1.5倍;實現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8.69億元,增長9.9%,其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54億元,下降0.2%。
截至2018年末,嵊泗縣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3個,累計實現成交額4.41億元。
2018年,嵊泗縣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0.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2%,完成年度計劃的141.6%。其中,進口總額10.32億美元,增長75.0%;出口總額0.45億美元,下降52.5%。
截至2018年末,嵊泗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78.27億元,比上年末下降0.8%。其中,單位存款餘額33.07億元,下降1.4%;個人存款餘額43.42億元,下降0.3%。各項貸款餘額41.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1%。其中,短期貸款13.88億元,下降3.3%;中長期貸款26.60億元,增長14.6%。
2018年,嵊泗縣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4664.00萬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884.53萬元,下降7.3%;人身險保費收入8779.52萬元,增長1.9%。保險公司賠款支出7218.39萬元,增長42.1%,其中財產險保費支出5773.00萬元,增長51.1%;人身險保費支出1445.39萬元,增長14.6%;給付支出1922.62萬元,增長3.8%。
2018年,嵊泗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7%。
交通運輸
截止至2020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8.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0.6%。全縣水、陸貨運量4120.26萬噸,水、陸 貨物周轉量254.11億噸公里,分別下降0.1%和8.2%;水、陸客運量770.91萬人,水、陸客運周轉量1.50億人公里,分別下降9.2%和16.0% (見表2)。年末全縣共有貨運船舶121艘,比年初減少14艘,總運力67.80萬載重噸,下降40.1%;客運船舶25艘,比年初增加1艘,載客 量為7144客位,增長3.8%。
2020年末嵊泗縣機動車輛保有量7577輛,其中運營性車輛454輛,非運營性車輛7123輛。全縣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數29輛,實現客運總量206萬人次,日均客流量5634人次。
嵊泗客運總站位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菜園鎮,下設李柱山、沈家灣、菜園、嵊山、枸杞、大洋6個分站,擔負着縣內縣外近二十條航線 十多艘客輪的旅客接送和旅遊接待等任務,年接送旅客200萬人次以上。
截至2021年6月,溗泗縣有普通高中學校1所、中職學校1所、義務教育學校10所(含1所新居民子弟學校)、幼兒園8所、鄉鎮成人文化學 校7所。在校中小學生4092人(小學 2156人,初中1166人,普高693人,中職77人),其中外縣籍學生1044 人(其中普高100人,初中278人,小學626人;新居民子弟學校學生232人);幼兒1248名。在編教職員工 753人,退休教職員工543人。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初升高比例達99.73%。
科學技術
2018年,嵊泗縣共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40項,其中省級項目1項,市級項目5項,縣級項目34項。全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73件和2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2件,授權6件。企業創新主體培育有序推進,全縣2家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家企業成功申報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海水養殖多樣化發展。成功育出長0.85cm的葛氏長臂蝦仔蝦380萬尾,並在嵊泗金平大毛峰附近海域實施人工增殖放流 ,實現規模化培育;引進石吸海水暫養、三疣梭子蟹單體暫養及虎斑烏賊、扇貝、海蜇、南美白對蝦等多品種養殖技術,均取得良好效果。
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嵊泗縣擁有文化館3個,鄉鎮文化站7個,文化禮堂27個;全年共舉辦各類文藝活動59次,文藝培訓班60班次,各類展覽4 場。全縣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5.60萬冊,圖書流通量1.70萬人次;送書下鄉10010冊,新增圖書流通點2家,流通圖書3821冊次。擁有劇場、影劇院3個,共放映電影1909場次,觀眾人數2.07萬人次,放映收入81.50萬元;(漁)農村公益數字電影下鄉放映376場,觀眾16290人次;送戲下鄉49場,受眾人數9800人次。年末全縣擁有廣播站、有線電視台(站)8個,廣播轉播台1個,縣城數字電視轉播頻道76個。嵊泗縣有線電視用戶2.60萬戶,入戶率達100%,全部完成數字電視整轉,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0%。《嵊泗漁歌》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體育事業
2018年,嵊泗縣組織開展2018「體彩杯」全縣羽毛球混合團體賽、2018年嵊泗縣職工兵乓球比賽、嵊泗縣「雙擁杯」軍民籃球賽、全縣武術公益展示活動,「歡聚世界盃 激情灑嵊泗」世界盃系列主題活動等全民健身運動25場次。並相繼承辦2018年環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國際 女子公路自行車賽(嵊泗站)、2018嵊泗縣「天悅灣杯」首屆全國滑翔傘邀請賽、浙江省第十一屆沙灘足球錦標賽、2018年全國沙灘排球巡迴賽等重大體育賽事。
醫療衛生
截至2020年末,嵊泗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1個,其中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7個,衛生機構3個,門診部、診所類9個,社區服務站1個,村衛生室19個。醫療機構實有衛生床位260張,衛生技術人員572人,其中執業醫師225人,註冊護士202人;每千人擁有醫生3人,每千人擁有 醫院床位3張,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0%,全年接待醫療門急診達60.01萬人次。精準施策,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健全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機制,完善藥品供應保障系統,紮實推進醫共體改革,遠程醫療服務站點實現全覆蓋。
歷史文化
綜述
嵊泗縣有歷史文化遺蹟31處,其中縣級以上保護的文物單位(古蹟)有14處,其中有王家台遺址、戍源利漁行、嵇永興漁行、海若波恬、萬頃睛波、(英)馬力斯避暑房、張良財墓、王守慶墓、東牛樁炮台、五龍田岙「三聖殿」、勒石永禁碑、海晏波寧、中流砥柱、水天闊處、海宇澄清、五龍鄉田岙村「萬人坑」、嵊泗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主要歷史文化遺蹟
金平天后宮: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明時抬梁結構,建築面積209平方米,現存前大殿5間,左右廂房各4間。單檐硬山頂,七桁, 左右次、梢間穿斗結構,左右梢間設樓房。
大洋天后宮:建於清代,明時抬梁式,建築面積約435平方米,現存後大殿5間。單檐硬山頂,八桁,前廊卷棚頂,五架樑上用兩月梁承托脊垂柱,脊樑底飾吊藍,左右次、梢間穿斗式。
魚雷洞: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侵華日軍在五龍田岙、黃沙岙沙灘建魚雷洞5個,現存4個,鋼筋混凝土結構,呈半圓形。洞口臨海,設水泥滑道,尾部設天窗以進出。用作隱蔽「神風」魚雷艇。
蔣紀周烈士紀念碑:1957年12月12日,嵊山漁場突遭大風襲擊。舟山市普陀區蝦峙島漁民蔣紀周幾次跳入大海搶救遇難漁民數人,後因體力耗盡而犧牲,時年31歲。1958年冬,中共舟山地區委員會、舟山地區專員公署在嵊山鎮泗洲塘立紀念碑。碑坐西北朝東南,碑身為四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頂為四角錐形。碑身正面題「蔣紀周烈士紀念碑」,背面由浙江省省長周建人題詞:「烈士捨己救人,英雄事跡 永留人間」。
王家墩遺址:位於菜園鎮基湖村距海岸約1000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採集遺物有夾砂紅陶和泥質灰陶殘片,可辨器物有陶甫和陶罐。紋飾有繩紋和劃紋。屬河姆渡一期文化至良渚文化,新石器時代遺蹟。
「勒石永禁」碑:位於黃龍鄉南港村,屬清代遺蹟,碑高2.05米,寬0.86米,厚0.1米。額橫書「勒石永禁」四字,碑文直書,近200字,內容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二十五日,署理寧波府鎮海縣正堂加三級紀禁開黃龍山等事。
宋代遺址:位於馬關鎮中心村與小關岙之間,宋代遺蹟。採集可辨器形遺物有碗、盆及宋代錢幣。
張良財墓:位於枸杞鄉石浦村,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雕有石獅、石象、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人物,圖案雕工精緻,具有江南古墓葬特色。
嵊泗列島風景區是以「碧海奇石,金沙漁火」為主要景觀特色,融海洋文化與海島民俗風情為一體,以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教活動為主要功能的列島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泗礁、花綠、嵊山、洋山4個景區,總面積為37.35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32.39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4.96平方千米。
主要景區
泗礁景區:包括泗礁島、黃龍島、馬跡山及鄰近諸島,面積19.65平方千米。主要景觀有尖山觀日、基湖和南長塗沙灘、元寶石(東海雲 龍)、大悲極頂、靈音禪寺、鑒真東渡、六井崖礁、田岙沙灘、白節山燈塔、孔明冠、翰海風清等。
嵊山景區:包括嵊山島、枸杞島、海礁等,面積8.85平方千米。主要景觀有東崖絕壁、山海奇觀、嵊山漁港、滿嘴頭等。
花綠景區:包括花鳥島和東、西綠華島、彩旗山、上下三橫山、雞籠山、大小青山、海橫頭鰻島、鰻頭山、篷礁等諸多島礁,面積4.98平方千米。主要景觀有花鳥燈塔、彩旗野象、霧露峰巒、篷礁(一葉篷帆)、外輪錨地等。
洋山景區:包括大洋山、小洋山、薄刀嘴、蒲帽山、大貼餅、聖姑礁等,面積3.87平方千米。主要景觀有聖姑礁摩崖題刻、石龍奇觀、幻石靈礁群、大梅石景、海闊天空、鯤鵬化處等。
主要景點
花鳥燈塔:位於花鳥山西北端,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燈房占地12.56平方米,塔身高16.47米,分4層,塔腰有廊,可憑欄遠眺。 燈高海拔89米,塔頂玻璃房內置聚光燈,每15秒一閃,射程24海里。裝有氣霧喇叭作霧天導航,燈房一側有兩座22米高的鐵塔,設有無線電指向標,作遠距離導航。
基湖、南長塗沙灘場:基湖沙灘長2000米,寬250米,面積約50萬平方米,灘地堅實,沙質潔淨,坡度平緩。南長塗沙灘由高場灣、南長 塗、石柱三個沙灘連接而成。沙色金黃,沙質柔軟,沙粒細潔。
元寶石場:位於黃龍鄉峙岙村元寶山西北側山崗,分大、小兩塊,狀似「元寶」,橫臥於陡崖邊緣之上,大的頂寬底窄,小的偎依其西,兩頭翹起,中間凹下,底弧形,圓潤光潔,推之動而不墜。石上刻有「東海雲龍」四字,字旁有41個小字落款,系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四明張傳隆巡海時所題。
東崖絕壁場:位於嵊山島東部,北起後嶺頭嶼,南至滿嘴頭附近,長3000米,最高處70餘米,直削入海,如刀插劍立,大海凝碧生輝。
嵊山漁港場:六省兩市萬艘漁船匯集於此,港池桅檣林立,船旗蔽天,入夜,彩燈齊放,組成一幅海上奇景。
「山海奇觀」石刻場:位於枸杞島南部五里碑峰頂,有一巨石刻有「山海奇觀」四個大字,為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浙直總兵都督侯繼高督汛至此所題。落款42字為「大明萬曆庚寅春,都督侯繼高統率臨觀把總陳九思、聽用守備宋大斌、游哨把總詹斌,陳夢斗等督汛於此」。
聖姑礁摩崖群場:位於大洋山島北側,礁上建有聖姑廟,廟後峭壁上有摩崖三方,石刻「群賢畢至」直書,左落款12字,右落款32字,系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湘潭雷玉春等7人巡海至此所題。「海宇澄清」直書,在「群賢畢至」左側。「萬頃晴波」在「海宇澄清」左側 ,橫書。「泛波」鐫在礁東邊懸崖上,左右兩邊各有落款,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鐫刻。
石龍奇景場:位於小洋山島東北部大城子山中,深處有兩條天然巨石上下相疊,形如兩條巨龍偃臥其間,相互偎依。稱之為「石龍」,長百餘米,腰圍10米,頭西尾東,頭前有數顆球狀石,似石龍戲珠;頭頂一水潭,水清如鏡,味甘爽,終年不涸,稱龍眼;腹白背黑,有自然形成的鱗狀石片;龍尾細長,尾端多奇形怪石。
幻石靈礁群場:位於小洋山島小觀音山上。有8處摩崖石刻,「海闊天空」鐫于山頂岩壁,橫書,左邊落款9字,右邊落款6字;「鯤鵬化 處」鐫於南麓一粉紅色石壁上,直書,其中3字漫漶,兩處均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游兵都司張文質書。「倚劍」鐫於西坡巨壁上 ,橫書,左有落款6字,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浙江青田知縣舉人李楷書。「中流砥柱」石刻有兩處:一處鐫於「海闊天空」西側 石壁上;一處鐫於「倚劍」兩字之中。「三星石」鐫於小觀音山西麓石壁上。「水天闊處」鐫於「倚劍」附近石壁上。「海晏波寧」鐫於「海闊天空」西側石壁上。
地方特產
梭子蟹
蒸籠活蟹:俗稱烤蟹。其味之鮮美無與倫比。沒有辣椒,沒有芥末,只是簡簡單單的一碟醬油一碟醋,就可以做到原汁原味。
倒篤蟹:紅膏蟹洗乾淨一切二,在蟹刀口處用蛋清糊滿,上籠蒸熟,起鍋裝盤。其特點是:蟹鮮味美,肉嫩膏滿,原汁原味,回味鮮甜。
嗆蟹:是嵊泗菜系裡的頭牌花魁。秋風起,膏蟹肥,選用生的梭子蟹或白蟹用飽和鹽水醃製幾小時到一天光景,撈起來就能食用。一打開,紅艷艷的半凝固的膏,淡黃色的流黃,半透明的蟹肉晶瑩剔透,閃着玉石般的光澤,還未吃已讓人滿口生津。膏蟹入口即化,蟹肉細膩柔順。
蟹糊:螃蟹搗碎,用鹽調味,醃製十幾個小時,即成了「蟹漿」,分次取食時酌加米醋等調料,稱為「壓飯榔頭」。
石斑魚(Epinephelussp.):屬鱸形目,體長橢圓形稍側扁。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石斑魚燒芋艿,是嵊泗漁區一道家常菜。
鰳魚
荷包鰳魚:與荷包蛋一起清燉。其特點是清淡,保持鰳魚之本味,又有蛋之多種營養成分。三刨鰳魚:醃製,每天抹鹽一遍,三天完畢,即稱三刨。其味鮮香,有「香魚」之美譽。
鮸魚羹
此菜被視為「羹中之首」。本地諺語:「寧可丟掉廿畝稻,不可丟掉鮸魚腦」。滑爽鮮嫩,入口即化,極富營養。
螺醬
螺醬做法:取新鮮黃螺或辣螺,洗淨、搗碎、去殼,用鹽醃至入味,再加糖、料酒等調料,即可食用。螺肉嫩滑鮮香,口味獨特。
榮譽稱號
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第38位;
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浙江首批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2013年全國雙擁模範縣。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