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为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为母系氏社会向父系氏社会过渡阶段,距今约5300~6000年(取自上海博物馆史前文化纪年表)。与浙江宁绍平原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一起,成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史前文化阶段。

目录

简介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于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4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馀件。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现代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

崧泽遗址于1958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1]、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

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和以余杭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背景资料

崧泽于6000年前,人们谋生已由极为原始的渔猎采摘转为以畜牧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了。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锄耕进入犁耕,已由使用原始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转为以使用比较精制的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从发现的出土稻谷和稻叶看来,崧泽6000多年前就能人工培植粳稻、籼稻,这时可以制造多种形状、多种用途的陶制鼎。

在崧泽发现的两口6000多年前的马家家族文化水井,均为直筒,井壁光滑,水源丰富,遗有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2]。工艺也较先进,其形制沿用至今。

不少墓地陪葬品质精量大,丰富多彩,这都表示6000年前的崧泽人生产、生活文化发展已达到一定阶段。

视频

崧泽文化 相关视频

历史 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遗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