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尹桂芳,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1959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历任上海、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上海老闸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黄浦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福建分会副主席。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姐》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尹桂芳
出生 1919年12月1日
浙江新昌七星街道小龙潭村
逝世 2000年3月1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越剧小生演员
知名作品 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屈原、何文秀、玉蜻蜓、浪荡子等

目录

人物经历

1919年12月1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她出身在清贫的家庭。七岁丧父。[1]

1929年进当地醒狮剧艺社学艺,学花旦。可是所投的科班两次解散,后考进嵊县华堂镇大华舞台。

1933年冬她离开科班,与别人搭班在浙东的宁波、绍兴杭州一带演出。

1934年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请新凤舞台出身的叶彩金唱头肩旦,聘刚从瑞云舞台满师的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独缺少小生,这位班主听说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于是一边托人来聘请,一边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门,一见此状,哭笑不得。由花旦改演小生,谁知用“尹云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

1935年正式在沈家门登台,这以后,尹桂芳跟随多个演出班子,辗转演出于新昌、嵊县、宁波、杭州等地。

1938年尹桂芳正式进军大上海,加盟了旧上海老闸桥旁的永乐戏院,後在同乐戏院领衔演出。那个时期,正是上海越剧由花旦台柱向小生台柱过渡的时期。

1940年秋,尹桂芳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

1941年,《吕布与貂蝉》。

1942年6月,尹桂芳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了《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

1944年,尹桂芳不顾剧场老板的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了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演出了《云破月圆》,又演出了《殉情》,观众反应良好。

1945年春,她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见》、《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听众反响强烈,越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这时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

1946年,她与竺水招搭档成立芳华越剧团,任团长。长期演出于境内贵州路丽都大戏院,先后演出了《云破月圆》、《殉情》、《石达开》、《葛嫩娘》、《光绪与珍妃》等一大批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新戏,尤其是《宝玉与黛玉》、《沙漠王子》和时装戏《回头想》、《秋海棠》、《浪荡子》等戏,接二连三地引起轰动。由于她艺德出众、人品高尚,越剧姐妹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尹大姐”。

1947年,她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放弃了自己原定拍摄电影《王孙公子》的计划。

1948年,先后与傅全香、王文娟搭档,在兰心和新光两家剧场主演了《陆文龙》、《浪淘沙》、《鲁男子》、《桃花扇》等新戏。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1951年,在大众剧场义演《杏花村》,为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作出贡献。

1952年在丽都大戏院排演了古典名剧《西厢记》和新编历史剧《信陵君》、《陈胜吴广》,《梁祝哀史》等。

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她主演的《屈原》获得剧本、表演、音乐一等奖。

1955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

1958年,在现代剧《红花村》中扮演先进的服务员,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1959年起为福州市人民代表。

1959年1月25日,尹桂芳率“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六十三人,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福州的第53次列车。她怀着一股热情,毅然举团迁往福建,到八闽之地去继续播撒越剧艺术的种子。尹桂芳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张生、梁玉书、梁山伯、屈原、等人物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芳华越剧团在尹桂芳的领导下,培养出一批“尹派后秀”,在历届省戏剧会演中,均获奖。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起,任福建省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常年处于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加之以一些非人待遇对身体所造成的侵害,尹桂芳倒下了,中枢神经损伤,一手一足瘫痪。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粉碎“四人帮”后,尹桂芳带病恢复了“芳华”。

1978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副主席。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芳华越剧团名誉团长。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大会及尹派艺术演唱会。

1990年12月10至17日,芳华越剧团首次应邀出访香港,演出了《红楼梦》、《玉蜻蜓》、《何文秀》等优秀剧目,香港同胞首次欣赏到芳华的艺术风采。

2000年3月1日上午08:15分,尹桂芳走了,但她却留下一笔闪光的越剧艺术遗产。

社会活动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演出剧目有: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盘夫索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2]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2月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华剧团成立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成立,在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由徐进编剧,钟泯导演。

1947年4月8日,农历丁亥年闰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时装越剧《浪荡子》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在九星大戏院首演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时装越剧《浪荡子》,由徐进编剧,严进导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1947年9月12日结束。

1947年9月2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竺水招为团长,演出于上海国泰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未婚妻》,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等。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
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
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4年5月22日,农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华越剧团首演《屈原》
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华越剧团首演《红花村》
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62年,率领芳华越剧团”回娘家(上海)“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红楼梦》,受到上海文化艺术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纪念大会与尹派艺术演唱会。当年“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香等以及尹派传人,从上海赶来祝贺并同台献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了“越剧奇葩”贺词。当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尹桂芳唱腔选集》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32开,14万字。专门介绍了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主要作品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屈原》、《江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盘妻索妻》、《沙漠王子》等。代表人物: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

个人事迹

身残意坚

一九七九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以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一批批尹派弟子的成长与成熟,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尹派味道

20世纪80年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尹桂芳在电视台录制个人艺术集锦。其中包括尹桂芳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屈原》片段,在这出戏里,尹桂芳一改以往儒雅俊秀的小生形象,以老生应工饰演大诗人屈原。其中的《天问》,尹桂芳运用绍兴大板,白口和唱腔交叉呈现,慷慨激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然而,一位年轻的乐队成员听后竟说:“咦,一点尹派味道都没有嘛。”尹桂芳一愣,继而笑笑说:“小鬼,尹桂芳唱的都还不是尹派啊?”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流派艺术,中国的戏曲艺术才如此色彩斑斓。然而,流派一旦形成和固定,“懂行”的观众就会以流派特征要求流派传人,甚或像上述那位乐队成员,竟以条条框框约束起流派创始人来。其实,尹桂芳当时跟那位乐队成员还说了一句话:“我的唱腔都是根据人物来的,可不能在‘屈原’里放何文秀的唱腔。”所以,学流派,切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只求学得像,而要根据人物塑造的实际需求进行运用和突破。

《梁祝》

作曲家何占豪道:在浙江工作的他无意中听到尹桂芳演唱的《山河恋》,他被深深吸引了。来上海工作后,哪里有尹派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世纪50年代,单位领导让他为梁祝谱曲,“要写深刻的,很美的。”何占豪有些犯难。一天,家门口正好有尹桂芳的演出,许多工厂女工虽然很穷,穿着开口的鞋子,但还是拥到剧院门口探着脑袋看,“每次听到‘妹妹呀……’这一段时她们就特别兴奋,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正是那一刻,何占豪突发灵感,写下了《梁祝》的开篇曲:“咪索拉多锐拉多索……是从尹老师那偷来的。”

与《红楼梦》

锡佩说:“惊闻越剧艺术大师尹桂芳魂归道山,悲痛久久地笼罩在我的心头。回想那时赵志刚在上海大剧院创演新编《红楼梦》的消息,我是何等地为尹桂芳感到欣慰”。

赵志刚谈到他曾向恩师尹桂芳请教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之关键,已病重不能言语的尹桂芳艰难地用心写出了一个“情”字。这一字恰恰道出了我多次欣赏尹桂芳表演贾宝玉的深切感受,也点明了尹派艺术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剧艺真谛。

贾宝玉是尹桂芳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人物,也是她塑造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创演的《宝玉哭灵》,凄凉幽婉,成了当年电台的热门演播节目。“哭灵”一场,她演宝玉不顾一切地冲到潇湘馆门前,看到黛玉的灵位,倏忽止步,知道黛玉果真死了,不由心如刀绞,颤抖地呼喊“林妹妹”,撕心裂肺地叫道:“宝……宝玉来了!”语气咽塞、泣不成声地扑向灵桌,默然跪下,无言叩首。每演至此,全场观众无不为之泪下。令观者感到眼前的人物确是不事雕琢、天然成真的宝玉,确是深知黛玉脾性、温柔纯真的宝玉。

尹桂芳在十年浩劫中身遭迫害而偏瘫,但她仍锲而不舍地传艺,又幸得其弟子尹小芳的辅助,乃至今日的弟子赵志刚、茅威涛等均在发扬尹派艺术之真谛上深下工夫,并获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这也是对永远留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家尹桂芳的最好纪念。

艺术特色

尹桂芳表演深沉委婉,洒脱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韵味醇厚,独标一格。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

她的音域并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

在表演上,尹派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演技精湛优美,潇洒细腻,格调清丽高雅,风度翩翩,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靴子功、眼神功更是令人叫绝,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改革成就

20世纪40年代,她已具有比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投身越剧改革:尹桂芳努力学习,多次观摩了京剧、话剧的演出,看的电影也不少,眼界逐渐开阔,对科班那一套也感到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积极进行越剧改革,决心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在演唱艺术上,继承了竺素娥等同行的精华,又向京剧小生名家叶盛兰、姜妙香、俞振飞等取经,借鉴其艺术成果,充实、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准。也从话剧电影中吸取营养,逐步形成了质朴流畅、醇厚隽永的风格。在上海很快走红,这对越剧小生行当的成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越剧“三花一娟一桂”的时代由此刻开始向“尹桂芳时代”转变,万人空巷的“尹桂芳现象”成为越剧最终确立起以小生为台柱的风格特征的有力佐证,成了上海越剧圈中的代表人物。

历史地位

在越剧界,她富有创新精神,是继袁雪芬之后最早投入“新越剧”行列的著名演员,为越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流派传人

筱桂芳
尹瑞芳
尹小芳(国家一级演员)
宋普南
赵志刚(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
茅威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大奖得主)
萧雅(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
王君安(福建芳华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
张学芬(海宁市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等。

遥祭先生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许多年前,带着淡淡的哀愁,徐志摩走了。许多年后的今天,同样的离别,不同的哀愁,我们为尹先生送别。那一刻,痛彻肺腑,我们泪眼婆娑,无语凝噎。想起了《江南女巡按》,袁行健也是在这样的哀痛中,绝尘而去,几乎是从心底最深处,吐出了这样一句话:纵有丰碑高万丈,此恨绵绵天地长!

谁会想到竟应在了先生身上?!康桥别过,可以再来;先生西去,如何还能“重新来过”?先生无疑以其完美的人格、执着的追求、炉火纯青的技艺树起了一座丰碑。无情的风雨可以摧残一个人的肉体,却无法动摇一颗高贵、正直、坚强、火热的心;世事沧桑,有形的终有磨蚀消亡的时候,然而那用血泪、用真情凝成的丰碑却是不朽的,先生的精神力量必将是永恒的!

当年义演《山河恋》的壮举早已载入史册,在一代代越剧人的心中默默传承;先生扶掖后人、殷殷期盼的眼神透过世事的无常留驻于爱越人的心田。这样的力量,难道不足以撼动天地吗?遥望苍穹,那闪烁着光辉的,可是先生深情的双眸?那拂过面颊的微风,可是先生在柔声倾诉?先生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长歌当哭。先生走了,我们该如何?数十年前,一曲《山河恋》唤起了救亡图存的青年;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肩负起前辈寄予的厚望,如何面对前人热切的目光?数十年后,当我们与前人重逢时,能无愧吗?陶渊明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似,托体同山阿。”我深信先生已化作了山脉,默默守望着她钟爱的舞台。我们呢,有勇气迎接先生眷恋的目光吗?能无愧于“传人”的称号吗?薪火相传的,不仅是艺术,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呵。

心香一瓣,遥祝刚刚离去的先生,一路珍重。我们在梦中相遇,我们在夜空中相会。采一束淡淡的小花,轻轻地放在先生的灵前,怕惊扰了熟睡的先生。
今夜仰望星空,那最亮的星星,是您吗?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好人一生平安。

培养越剧尹派继承人

为秉承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理念,日前,由尹桂芳创立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越剧尹派青年人才培养”培训班学员来沪学习。

培训班在沪期间观摩了包括《沙漠王子》、《玉蜻蜓》 在内的多部尹派名剧。而上海越剧院著名作曲家陈钧、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资深演出经纪人许霈霖也从尹派唱腔特色、尹派音乐理论分析与越剧市场运营等不同角度举行讲座。尹桂芳在世时就十分注重“传帮带”,当年即便是在腿脚不便的情况下,每逢王君安演出时,她总是紧紧跟随,只为在谢幕时那几分钟的“亮相”,以自身的人气为爱徒“撑场”,这份恩情让王君安感念至今。 [3]

视频

越剧1983联欢会:徐玉兰 王文娟 尹桂芳 袁雪芬 范瑞娟等

参考文献

  1. 尹桂芳 戏剧网,2015-07-29
  2. 人物:尹桂芳 梨园百年琐记
  3. 越剧尹派培养“继承者们”(图) 网易,2015-07-3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