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
封建 |
中文名稱: 封建 意思: 封邦建國 出自: 《詩·商頌·殷武》 |
封建,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分封的政治制度;封建主義社會形態;帶有封建社會的色彩。源自《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1]
目錄
基本含義
【解釋1】大立。
"毛傳:"封,大也。"鄭玄箋:"則命之於小國,以為天子,大立其福。謂命湯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解釋2】[The feudal system]一種分封的政治制度。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封建,即封邦建國,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親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區域內建立邦國,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相傳黃帝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備。"歐洲中世紀也曾實行類似的制度。
〖出典〗《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其他〗①《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孔穎達疏:"故封立親戚為諸侯之君,以為蕃籬,屏蔽周室。"秦統一中國,廢封建立郡縣。漢自景帝平七國之亂後,雖行封王侯建邦國之制,但集權於中央。
②《史記·三王世家》:"昔五帝異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時而序尊卑。高皇帝撥亂世反諸正,昭至德,定海內,封建諸侯,爵位二等。"司馬貞索隱:"謂王與列侯。"
③《呂氏春秋通詮·慎勢》:"眾封建,非以私賢也,所以便勢全威,所以博義。"
④唐·柳宗元《封建論》:"彼封建者,更古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去之。"
⑤宋·陸游《元日讀〈易〉》詩:"孟軻才能道封建,孫子已不言鴻荒。"
⑥嚴復《論中國教化之退》:"秦並天下,更古制,更井田而為阡陌,廢封建而置郡縣,黜儒術而任名法。"
【解釋3】[Feudalism]指封建主義社會形態。
〖例句〗①瞿秋白《餓鄉紀程》十四:"風起潮湧的自由戰激勵他們驅逐地主,打倒封建遺毒的偶像。"
②謝覺哉《團結、謙虛、進步》:"在封建和私有制的社會裡,這個美德的發展受到限制。"
③一八四〇年以後,封建的中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解釋4】[Feudal]喻思想保守、泥古、不開放。
〖例句〗草明《乘風破浪》:"他尋思我沒有解放,我說他的思想才沒有解放呢,還是那個封建腦瓜!"
意義辨析
現代意義
在口語的封建一詞也指思想保守落後。
瞿同祖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敘述的封建社會才是真正的封建,即分封建制。
秦以後的社會已經不是分封建制了,搞的是中央集權制或叫君主專權制;
通常說的封建確實多半是貶義,從包辦婚姻、裹小腳、燒香拜佛、愛占小便宜,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到以前存在過的政治經濟制度等等無不屬於"封建",與封建一詞的本來面目已大相徑庭,要還封建一詞的本來面目,恐怕還有很長路。
與特權辨析
封建,詞本義為封邦建國。引申含義為,特殊權利財富由特殊個人所擁有。以此解釋詞本義,則意味着:以土地為特殊財富,以土地使用權為特殊權利,封賞或封賜給特殊個人支配。
若以此為準,所謂奴隸制,是以奴隸為特殊財富,以役使奴隸的權利為特殊權利,封賞或封賜給特殊個人支配。同理,所謂特許公司,是以其經營的相關產品為特殊財富,以該類產品經營權為特殊權利,封賞或封賜給特殊公司支配。其中,相關公司由相關個人或相關集體支配。更進一步,國籍(或身份證),其實也是特殊財富、特殊權利,由特殊個人所有。
綜上所述,特權無所不在、無孔不入。封建(詞本義)或許早已作古,但"類封建"卻充斥世人間。作為既得利益者之一,這些"類封建"其實就是所謂維護人們的"法律"與"規則"。並且根據各種見怪不怪的原因,賦予不同個人以不同特殊權利。
在現代社會,隨着知識傳播以及人權意識覺醒,各地區矛盾激化時有革命,或有政治集團溫和改革化解矛盾。將部分頑固特權列為目標,利用一切機會手段,逐步推動權利結構改革,或進行權力機構改革,以化解社會矛盾。在這個過程中,矛盾存在與否在於權利結構,矛盾激化與否在於輿論傳播。
誠然,宏觀上,改革與否並不在於矛盾激化與否。但微觀上,政治集團內部矛盾往往是溫和改革的動力,無論是進步的還是反動的。而政權作為政治集團共同擁有的一種特殊權利,實際上是一切特殊權利的根本體現,並且互為表里因果,循環影響支撐,進而見怪不怪,乃至理所當然,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