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宜昌站是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市中心,是鴉宜鐵路的終點。車站始建於1970年9月,於1971年12月1日營運,為客運一等站。然而,在宜昌東站建成後,此站就一直作為貨運站使用[1]

目錄

簡介

宜昌站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不辦理罐裝危險品及整車爆炸品及一級氧化劑

宜昌站是鴉宜線(雅雀嶺-宜昌)的一個盡頭站。宜昌距離焦柳線直線距離僅10公里。1964年《川漢鐵路選線報告》中有四條線路,這些線路都是從宜昌市過江。

受文化大革命影響,川漢鐵路勘探停止,但是焦柳鐵路建成。焦柳鐵路建設受文革思想影響繞過宜昌。後來修建葛洲壩工程,為了運輸物資,修建了鴉宜線和宜昌火車站,促進了宜昌的發展[2]

發展

宜昌是鄂西南的重鎮,它西控巴蜀、東制荊漢、北連襄洛、南接三湘,為我國西南地區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作為鐵路來講,一等站宜昌站每年發送旅客240多萬人。但這麼一個重要的火車站,卻因與焦柳線(焦作至柳州)僅10公里的直線距離,而與鐵路幹線擦肩而過。

1964年,鐵道部部長呂正操向中央提出了《川漢鐵路選線報告》,並提供了四條選線方案。周恩來接到報告後批示:「要查清沿線地方有哪些地下資源,勘察線路時要進行礦產勘察。」毛澤東也批示道:「資源、線路要用兩三年時間認真調查。」「不可草率行事,也不可拖拖延延。」這方案中的四條線基本都是由漢口西行,在宜昌過江。

不久,受「文化大革命」影響,川漢鐵路線勘察工作全部停止,但焦柳鐵路卻建成了。受當時「三線」建設思想指導,焦柳鐵路繞過了宜昌。

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決定在宜昌修建葛洲壩水利工程,為三峽工程建設積累經驗,但工程所需物資的運輸成為難題。為此,各方協商,決定修建鴉宜支線,在距離宜昌38公里的鴉雀嶺站與焦柳線接軌。

1970年6月,鴉宜支線開始施工,到1971年7月完成,並正式交付襄樊鐵路分局管理。

鴉宜支線投入運營後,鐵路部門先後開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西安無錫廣州太原武漢等地的10多對列車,極大地促進了宜昌市乃至整個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

隨着沿江鐵路———宜昌至萬州鐵路的通車,幾條鐵路線將在宜昌站交會,從而使宜昌站邁入我國鐵路幹線上大型火車站之列,成為鄂西南鐵路樞紐。

視頻

宜昌站 相關視頻

宜昌站俞敏洪三峽大學演講
宜昌站三峽大學周思成演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