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波

[圖片網址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安波[公元1915年-1965年]   安波(1915—1965)原名劉清祿[1]。牟平縣(今煙臺市牟平區)寧海鎮廟溝村人[2]。中國現代音樂家,革命文藝事業的組織者、領導者。1931年,考入牟平縣中學,畢業後考入曲阜師範學校,1934年轉入濟南第一師範學校[3]。在校期間,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曾任濟南學聯秘書長。193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到魯南

費縣師範講習所,以教員身份為掩護進行秘密活動,在黨內任中共山東省委特派員。同年10月,赴延安陝北公學學習,結業後留校任教務科長、政治課研究室主任、音樂研究

室黨支部書記等職。1946年,到冀察熱遼地區開展革命文藝工作,先後任熱河軍區勝利劇社社長、冀察熱遼軍區文工團總團長、冀察熱遼聯大魯迅藝術學院院長。1949年春,

率冀察熱遼「魯藝」師生赴瀋陽,開展東北和遼寧地區的革命文藝工作。至20世紀50年代,先後任東北文工團團長、魯迅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和音樂部部長、東北人民藝術劇

院院長、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駐越南民主共和國文化專家、緬甸聯邦教育部專家、中國音樂家協會遼寧分會主席、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工作部部長、全國文聯委

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1964年,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1938年安波開始音樂創作, 此後20餘年中,創作了300多首歌曲,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黨的使命、人民的

呼聲、國家的命運、民族的願望和時代的要求。僅1938年,一人就搜集民歌20 0餘首,獲得「小調大王」的稱號。他以陝北民歌《打黃羊》的曲調填詞創作的《擁護八路

軍》,採用「打花鼓」的形式表演,在邊區廣為流傳,後又唱遍全國。《公祭志丹同志》所選用的陝北民間音調,成為《哀樂》主題,一直沿用至今。他還創作了大量具有民

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音樂作品,代表作有《七月里在邊區》《兄妹開荒》《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因為有了共產黨》《運動戰殲滅戰》《人民一定能戰勝》《三繡金匾》

《就義歌》等。他的音樂創作涉及多種音樂體裁和形式。20世紀50年代,創作了大型歌劇《紀念碑》和《草原烽火》。參加了評劇《小女婿》、山東琴書《大剛與小蘭》的音

樂改革和唱腔設計工作,並獲得很大的成績。1953年,創作了大型話劇《春風吹到諾敏河》,獲得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創作獎,該劇被拍成電影。1963年,寫出了具有鮮

明民族特點的長詩《雷鋒頌》。他對民族音樂的悉心研究,集中地表現在他親自收集編撰的《秦腔音樂》《東蒙民歌》和《越南民歌選》三部著述中。1964年,他在大型革命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任編導和音樂組長,大膽地將詩歌、朗誦、歌曲、舞蹈、歌舞等多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描繪了輝煌壯麗的中國人民革命鬥爭歷史畫卷。他畢生致

力於音樂事業,視物質利益為身外之物。他堅決要求壓低自己的工資級別;把好的住房讓給別人。他把稿費大部分交了黨費,獻給託兒所、工會或幫助生活困難的同志。1965

年6月18日逝世。   [以上內容由"yuexingyi"分享。]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張烈 (1915~1958) 山東省煙臺萊州 林明 (1915~1977) 山東省煙臺牟平區 包敏 (1915~1946) 山東省煙臺蓬萊 郝斌 (1915~1944) 山東省煙臺蓬萊 郝一軍 (1915~1982) 山東省煙臺萊山區 + 更多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 王道遠 (1892~1965) 山東省煙臺招遠 王訥 (1896~1965) 山東省煙臺萊陽 王步榮 (1889~1965) 山東省臨沂沂水縣 楊煥彩 (1890~1965) 山東省臨沂沂水縣 徐慎韜 (1871~1965) 山東省臨沂臨沭縣 李守儉 (1922~1965) 山東省東營利津縣 + 更多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

目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