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壽宮花園(乾隆花園)
寧壽宮花園(乾隆花園)
寧壽宮花園位於寧壽宮後區西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寧壽宮時,在後區西部南北長160m,東西寬約40m的窄長地段內建成一座花園,以備乾隆皇帝歸政後游賞,故又稱乾隆花園。
中文名稱 | 寧壽宮花園 | 著名景點 | 第二三四進院 |
地理位置 | 中國北京故宮寧壽宮區的西北角 | 建立時間 | 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 |
占地面積 | 5920平方米 | 別 名 | 乾隆花園 |
目錄
簡介
- 寧壽宮花園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共用六年時間才完成。是乾隆皇帝改建寧壽宮時所建的花園,後來也稱乾隆花園,是學者公認的「宮中苑」或「內廷園林」的精品。位於中國北京故宮寧壽宮區的西北角,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占地面積5920平方米,建築布局精巧,組合得體,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花園分為四進院落,結構緊湊、靈活,空間轉換,曲直相間,氣氛各異。花園中的主要建築物有古華軒、旭輝亭、抑齋、遂初堂、竹香館、萃賞樓、延趣樓、三友軒、聳秀亭、碧螺亭、符望閣、玉粹軒、倦勤齋等。
- 第一進院:主體建築是古華軒,古華軒前有一株古楸樹,古華軒因此樹而得名。軒東的假山上有承露台,軒西有帶有流杯渠的禊賞亭,亭北山上有旭輝庭。古華軒南側有假山,假山中有曲徑。古華軒東南角有曲廊、矩亭、抑齋圍繞而成的小院,院內東南砌有假山,山上的小亭為「擷芳亭」。
- 第二進院:古華軒後的垂花門內是第二進院。正房為遂初堂,其前方東西兩側有配房,通過轉角廊、倒座廊將正房、配房、垂花門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典型的三合院。院內採用太湖石點景,疏植花木。
- 第三進院:遂初堂後的第三進院主要為山景。院內假山峰巒起伏,山間還有深谷,山下有洞通往四方。有蹬道可上山,山上有天橋,聳秀亭立于山頂。院北有萃賞樓,西側有延趣樓,東南山麓有坐北朝南的三友軒,三面出廊,東面緊鄰樂壽堂的西廊。
- 第四進院:萃賞樓以北是第四進也是最後一進院。主體建築為符望閣,符望閣南山屏上有碧螺亭,此亭的造型及裝修都採用五瓣梅花形或者折枝梅花紋。亭南有小虹橋通往萃賞樓。山屏西南的養和精舍,平面呈曲尺形。符望閣西有玉粹軒,符望閣北有倦勤齋,玉粹軒北依着西牆有小樓竹香館,外面圍有一道南北向弓形的矮牆。倦勤齋南側、玉粹軒北側接有爬山廊,可到竹香館的二層。
- 寧壽宮花園布局合宜,經營有緒。屋頂形式多樣,色彩豐富,有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翠藍色等色彩,梁枋彩繪大批使用金線蘇式彩畫。南北中軸線的布置有所變化,後半部的中軸線略向東移。寧壽宮花園既帶有私家園林的玲瓏精秀,又和皇宮的氛圍很協調。
- 園內共有建築物二十幾座,類型豐富,大小相襯,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採用了非對稱的處理,在制度嚴謹的禁宮之中,尤其顯得靈巧、新穎。
命名
- 乾隆花園的結構應該說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華亭,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這裡有一棵古樹——楸樹。這樹已是第四代了,老樹枯死而復生,綿亘了四代。為了欣賞這棵樹,乾隆皇帝在樹的前面蓋了個「古華亭」,還自題楹聯:
- 明月清風無處藏
- 長楸古柏是佳朋
- 題詩
- 乾隆皇帝喜歡題詩,走到哪裡,興之所至,隨手留下不少「御詩」、「御題」,並且有幾個為他捉刀的人。但這裡的字應是他自己寫的,顯露出乾隆體那種特有的渾圓的美。
游亭
- 古華亭左邊是禊賞亭,亭里就是有名的流杯渠。北京只有四處有流杯亭,這裡是其中之一。「茂林修禊」,所以禊賞亭四周欄杆上畫的都是秀竹。亭子的旁邊有小井,太監從井裡用轆轤打上水來,倒在兩隻大缸里,缸水利用地勢通過管子流到亭內水渠里,象徵着「曲水流觴」。古華亭右邊是露台,台不高,但通過崎嶇的山道盤旋而上,所以顯得有些險峻。台上只有三四平方米麵積,配上很矮的欄杆,看起來似乎就開闊了,顯然這裡有園林專家的一番苦心。
- 穿過古華亭,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二部分。這是個三合院,正廳叫遂初堂。乾隆皇帝25歲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歲退位,89歲死去。歷代帝王中在位這麼長久的皇帝沒有幾個人,這促使他更加致力於自己的享受,於是他從乾隆三十六年起用了很長時間修建這座花園。當時正當乾隆盛世,他躊躇滿志,就給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閣」等這些顯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這個院子似乎沒有什麼特色,倒是院中那只用碧玉雕琢的盆景引人入勝。三隻小羊低着頭在山道上走着,顯然也是取「三羊開泰」的意思,從前富貴人家愛取這樣的題材,圖個吉利。
- 從三合院退出來,打開旁門,走完一條狹長的甬道,就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三部分。
- 這裡有聳秀亭、延趣樓、翠賞樓、符望閣等古老的建築。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頂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頂的藻井、欄杆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圖案,亭頂用紫醬、孔雀藍兩色琉璃瓦築成,雖然有些褪色,看上去還是素雅別致。
- 亭頂上還有個石綠色的寶頂,上面畫的還是梅花。走完假山上彎曲的石階來到亭前,上面有乾隆御筆親題的匾額:「碧螺」。
- 當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巡撫宋犖把洞庭東山碧螺峰產的野茶貢給皇帝喝,康熙為茶葉取了個文雅的名字:「碧螺春」。
- 乾隆是以繼承他祖父的事業為己任的,起這個名字既有紀念他祖父的意思,又有取法江南名勝的意思。
- 高山頂上翹立一座亭子,正像湖中田螺悄悄地爬上了水面石頭一樣。這是春天的景色。「碧螺」是春天的名詞,梅花報春,取這個名字,既有皇帝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遐想,也有園林專家模仿南方園林勝趣巧妙的構思。
- 乾隆花園假山重疊,玲瓏剔透,曲徑通幽,生氣盎然,不落俗套,完全是值得一看的。
建築結構
- 乾隆花園的結構應該說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華亭,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這裡有一棵古樹——楸樹。這樹已是第四代了,老樹枯死而復生,綿亘了四代。為了欣賞這棵樹,乾隆皇帝在樹的前面蓋了個「古華亭」,還自題楹聯: 明月清風無處藏長楸古柏是佳朋
- 乾隆皇帝喜歡題詩,走到哪裡,興之所至,隨手留下不少「御詩」、「御題」,並且有幾個為他捉刀的人。但這裡的字應是他自己寫的,顯露出乾隆體那種特有的渾圓的美。
- 古華亭左邊是禊賞亭,亭里就是有名的流杯渠。北京只有四處有流杯亭,這裡是其中之一。「茂林修禊」,所以禊賞亭四周欄杆上畫的都是秀竹。亭子的旁邊有小井,太監從井裡用轆轤打上水來,倒在兩隻大缸里,缸水利用地勢通過管子流到亭內水渠里,象徵着「曲水流觴」。古華亭右邊是露台,台不高,但通過崎嶇的山道盤旋而上,所以顯得有些險峻。台上只有三四平方米麵積,配上很矮的欄杆,看起來似乎就開闊了,顯然這裡有園林專家的一番苦心。
- 穿過古華亭,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二部分。這是個三合院,正廳叫遂初堂。乾隆皇帝25歲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歲退位,89歲死去。歷代帝王中在位這麼長久的皇帝沒有幾個人,這促使他更加致力於自己的享受,於是他從乾隆三十六年起用了很長時間修建這座花園。當時正當乾隆盛世,他躊躇滿志,就給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閣」等這些顯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這個院子似乎沒有什麼特色,倒是院中那只用碧玉雕琢的盆景引人入勝。三隻小羊低着頭在山道上走着,顯然也是取「三羊開泰」的意思,從前富貴人家愛取這樣的題材,圖個吉利。
- 從三合院退出來,打開旁門,走完一條狹長的甬道,就進入乾隆花園的第三部分。
- 這裡有聳秀亭、延趣樓、翠賞樓、符望閣等古老的建築。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頂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頂的藻井、欄杆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圖案,亭頂用紫醬、孔雀藍兩色琉璃瓦築成,雖然有些褪色,看上去還是素雅別致。
- 亭頂上還有個石綠色的寶頂,上面畫的還是梅花。走完假山上彎曲的石階來到亭前,上面有乾隆御筆親題的匾額:「碧螺」。 當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巡撫宋犖把洞庭東山碧螺峰產的野茶貢給皇帝喝,康熙為茶葉取了個文雅的名字:「碧螺春」。
- 乾隆是以繼承他祖父的事業為己任的,起這個名字既有紀念他祖父的意思,又有取法江南名勝的意思。
- 高山頂上翹立一座亭子,正像湖中田螺悄悄地爬上了水面石頭一樣。這是春天的景色。「碧螺」是春天的名詞,梅花報春,取這個名字,既有皇帝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遐想,也有園林專家模仿南方園林勝趣巧妙的構思。
景觀集萃
- 乾隆花園假山重疊,玲瓏剔透,曲徑通幽,生氣盎然,不落俗套,完全是值得一看的。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占地面積5920平方米,建築布局精巧,組合得體,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花園分為四進院落,結構緊湊、靈活,空間轉換,曲直相間,氣氛各異。花園中的主要建築物有古華軒、旭輝亭、抑齋、遂初堂、竹香館、萃賞樓、延趣樓、三友軒、聳秀亭、碧螺亭、符望閣、玉粹軒、倦勤齋等。園內共有建築物二十幾座,類型豐富,大小相襯,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採用了非對稱的處理,在制度嚴謹的禁宮之中,尤其顯得靈巧、新穎。
- 園內主體建築古華軒,坐北居中,山石亭台,構成一個自然院落。西面禊賞亭抱廈中設「流杯渠」,仿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頗有雅趣。遂初堂是典型的三合院。垂花門內,僅立幾塊湖石為景,環境幽雅別致。粹賞樓為卷棚歇山頂的兩層樓,滿院山石,聳秀亭居高臨下,挺拔秀麗,三友軒深藏山塢。最後一進,居中為園內最為崇高、華美的符望閣,以整座山石圍其前院,又用廡廊聯繫閣後齋館,形成不同的景致和趣味。符望閣前山主峰上有碧螺亭,是個五柱五脊梅花形小亭,形狀別致,圖案全用梅花,且色彩豐富,是極少見的亭式建築。花園內的樓閣軒堂,不但在外觀上富麗堂皇,而且室內裝修也極為講究。花罩隔扇都用鏤雕、鑲嵌工藝。符望閣內裝修以掐絲琺瑯為主,延趣樓的嵌瓷片,粹賞樓的嵌畫琺瑯,都有很高的工藝水準。三友軒內月亮門以竹編為地,紫藤雕梅,染玉作梅花、竹葉,象徵歲寒三友。倦勤齋的裝修更精,掛檐以竹絲編嵌,鑲玉件,四周群板雕百鹿圖,隔扇心用雙面透繡,處處精工細雕,令人嘆為觀止。
- 寧壽宮花園布局得體,山石樹木、亭台樓閣經營有緒。屋頂類型力求變化,色彩豐富,有黃、綠、藍、紫、翠藍等色,梁枋彩繪大量使用了金線蘇式彩畫。中軸線布置有變化,後半部軸線略東移。總觀全園,其疊山的選石與疊置技巧,花木的藝術形象與配置,文化內涵的充實等等,均稱得上是皇家園林中,小巧玲瓏、精湛華麗的不朽之作。整座花園既有私家園林玲瓏秀巧的風貌,又與皇宮華貴富麗的氛圍相協調。
創作意匠
- 評價
- 紫禁城中的寧壽宮花園,俗稱乾隆花園,是學者公認的「宮中苑」或「內廷園林」的精品。這個花園的品味,刻意觀照並着力表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思想,實際上不啻為宮廷中的文人園;出於這樣的整體立意和構成,其中的禊賞亭,無論在援名用典,布局和造型處理等方面,都蘊涵着深永而微妙的意向,堪稱點睛之筆。為了更深入地揭示和理解寧壽宮花園的創作意匠,對禊賞亭的構思進行剖析,當是必要的。 從寧壽到遂初的歷史隱喻: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1770—1779年),已年逾花甲乾隆帝,為踐行他臨御六十年即歸政退位的「素志」,豫先葺治了寧壽宮及寧壽宮花園,以待歸政後燕居憩息、頤養寧壽。這一著名內廷御苑的建置情況及藝術成就,曾有不少史籍和當代著述具體論及,這裡不再重複。所應指出的是,這一精緻的宮中苑,實際是乾隆刻意模擬文人園,即以文人的隱逸觀念立意經營的,這從園中各建築題名「遂初」、「倦勤」、「符望」等等,以及乾隆描寫這些建築意境的詩文中,都強烈透射出來。而就隱逸方式中諸如「大隱」、「中隱」、「小隱」,即所謂「朝隱」、「市隱」、「野隱」等不同境地來看,寧壽宮花園作為太上皇的歸隱之所,則如乾隆《符望閣詩》中所說:「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其取象於大隱即朝隱,雖處魏闕紫闥而無異林泉丘壑,是不言而喻的。當然,在這大隱即朝隱的境界裡,同時也兼容了中隱即市隱,乃至小隱即野隱境界的許多優長。
- 寧壽宮
- 寧壽宮花園東鄰寧壽宮,西倚高達八米的宮牆,基地狹長,東西寬不及四十米,南北卻長達一百六十米。根據這特定的環境,花園沿縱深方向劃分成前後串聯的五進院落,建置亭台樓閣,疊造假山洞窟,配植竹木花卉;建築題額和楹聯中,還大量援用精審的典故來點景,使各院落的景物浸潤着歷史文化淵涵,在層次豐富而生動的空間變幻中,展現為情趣迥異而意象深邃的境界,構成心目大觀。其中的巧致,略如全園以第二進院落的遂初堂居於中心,和市井中的普通四合院略無二致,在極盡隆崇而金碧流溢的宮禁中,反而倍覺樸實親切。與此相呼應並譜為全園序曲,也相當於遂初堂的前院,第一進院落則經營為氣象清新雅逸的花園,禊賞亭就建在園西,背靠宮牆,面向院落中心,不僅布局和造型處理精審,還通過凝聚着禊賞歷史淵源、歷史情結及流杯亭歷史沿革的精巧用典,為園林藝術創作,為審美的意象思維,融注了更豐富而深刻的內容,對遂初堂,對寧壽宮花園的整體立意和構成,多方面、多層次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寧壽宮花園拘囿宮禁,缺乏水源,如何理水,就像宋代邵雍《小圃睡起》中所透闢道明的那樣:「有水園亭活。」實在是棘手難題。而置於全園醒目地位、體量和造型也格外突出的禊賞亭,在隱蔽處鑿井取水,用流杯渠的一縷清流宛轉,更以「禊賞亭」的題額,同品調高雅的流觴曲水關聯起來,直瀉遊人心目,便十分精巧地化解了整個花園乏水的局限。同時,全園沿進深分成五個景區,將禊賞亭安排在第一景區顯要位置,水的意象便能伴隨着鮮明的記憶,成為意識流而淌入以後的各個景區,從而非同凡響地取得了造園藝術上的成功。這樣的謀篇布局和點景方式,顯然可說是極富藻思的。
- 禊賞亭的立意,出自乾隆的雅好,着眼於蘭亭故事的意境而結合現實條件加以摹寫,具有藝術性意象符號的形式特徵,是顯而易見的。這就略如乾隆《題禊賞亭》詩中寫道:「有石巉岩有竹攢,流觴亭里石渠盤。他年遼待臨王帖,視昔由今正好觀。」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禊賞亭直接援名於傳統的禊觴,這和西苑的流水音、圓明園的坐石臨流,以及避暑山莊的曲水荷香等流杯亭命名均較為含蓄而有所不同,實際還出於寧壽宮花園整體立意的精心構思:這樣,在全園空間逐步展開的序列中,也就能夠以禊賞亭來直接彰明蘭亭故事的心曲,借喻深蘊於歷史之中的文化涵義和審美價值,極為儒雅、也高屋建瓴地突出了整個花園效仿文人歸隱而不忘「士志於道」的「心齋」意象。 和其它御苑的流杯亭命名不同,禊賞亭出於全園的整體立意,用典「禊賞」的精巧,還在它以「禊」的古誼隱喻「壽」,更進一層,則由「禊賞」致於「寧壽」,使花園同它所從屬的寧壽宮,關聯既十分密切,又優雅婉轉,洽似曲水,極富詩意地平添了雋永的古韻,融注了士大夫的逸情高志,從而豐富並升華了這一內廷御苑的審美境界。
- 其實,為乾隆深諳的是,「禊」自古就有潔身修祀、除邪去疾而祈福寧壽的意義,也就是所謂「禊,祭也。」「祈介祉也。」後來曲水流觴的禊賞活動,也仍然承襲了禊事這寧壽的本誼。如晉阮瞻《上巳會賦》寫道:「祈吉祥於斯塗,酌羽觴而交酬,獻遐壽之無疆。」劉宋顏延之《三日曲水詩序》說:「上膺萬壽,下褆百福。」南齊王融《三日曲水詩序》云:「清歌有闋,羽觴無算,上陳景福之賜,下獻南山之壽。」沈約《三日侍鳳光殿曲水宴詩》曰:「川祗奉壽,河宗相禮。」等等,都有祈壽的意義。在寧壽宮和寧壽宮花園的經營構思中,通過用典,以「禊」隱喻祈壽,來寄託和表達他的心愿,就很典型地反映了這一點。乾隆御製《寧壽宮銘》「朔吉修祀,寧壽斯踵。」其實就明確表達了這個意思。另如御製《養和精舍》「潔治寧壽宮」句中的「潔」,也正是「禊」的本誼,即「禊者,潔也。」
- 所謂「遂初」,直義就是實現退隱的初衷,這同「遂隱」、「遂志」及「初服」等意義,也都相近或相通。最早,西漢劉歆曾作賦《遂初》,表達他避世隱遁的意願。東晉時蘭亭禊觴的名士,王羲之的好友孫綽,自築園林而賦《遂初》,則以隱逸標舉清高,如劉宋時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引述:「時復托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孫綽游放林泉十餘年,融玄理于山水,以其稱冠當時士人的才筆,作《游天台山賦》等詩,運氣自如,情景交融,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譽為「南朝山水詩的先河」;而和蘭亭故事相輝映,孫綽的遂初之志,尤為後世文人士大夫仰慕,遂初也由此成為觀照和標榜隱逸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典故。例如《宋史·尤袤傳》載,尤袤因皇帝寵信,歷仕三朝而官居顯要,至死不得去職,歸隱志趣彌深,於是「取孫綽《遂初賦》以自號,光宗書匾賜之。」他自稱「遂初居士」,居室名「遂初堂」,連其文集也題為「遂初小藁」。元明時,文人高士也紛紛效仿於此,如歸有光《遂初堂記》,還就遂初談到了古今君子的「隱、處之思」,指出:遂初,實際就是君子「高世遐舉之志」。
- 源起
- 乾隆精於士文化,深受文人士大夫隱逸觀念影響,當然也深諳這遂初的典故。他曾反覆強調,寧壽宮花園遂初堂命名初衷,就正是祈願臨御六十年而歸政退隱。而這座建築之所以布置在「耄期致勤倦,頤養謝塵喧」的花園中心,並援名遂初,其實也宣揚着這花園按乾隆所自豪並樂於炫耀的大隱而立意的取向。其《遂初堂詩》就得意地申明:「周書稱初服,勤政要始終。楚騷稱初服,謝政適其躬。二語胥宜味,放卷用不同。」其中,他既以《尚書·召誥》「王乃初服」喻其勤政,又用《楚辭·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喻其歸隱,用「初服」典故的雙重意義,來標舉他遂初之志的隱處兼達。末句的「放」,就是施展,指勤政;「卷」,就是收藏,本出《論語·衛靈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指歸隱,實際轉喻其如《老子》所說「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歸政退隱的「素志」。在乾隆看來,他的放與卷,即初服勤政和初服歸隱,既各有所用,也能如願以償,捭闔縱橫,各得其所,成功踐行聖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人生追求,取得自認為是亘古鮮有的圓滿功德,這樣一種曠世的遂初、初服的「高世遐舉之志」,當然是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廊廟山林之志不可同日而語,也只能為之膺服並無限崇拜的。
- 精品
- 正是出自乾隆的這種心態,着眼於完滿展示其大隱的意象,他在寧壽宮旁,在遂初堂前,通過禊賞亭用典所深蘊的歷史和文化涵義,在園林空間層次的組織程序中,便十分自然、也淋漓盡致地投下了由禊賞,而蘭亭,而孫綽,而遂初,而初服,而歸隱,而隱處兼達,而高世遐舉的心跡;後園的萃賞樓、符望閣、倦勤齋等等建築和景物,包括在遂初堂後的第三、第四進院落中以大量疊石所經營的峰巒丘壑和洞穴,為這心跡導引,也就在遂初朝隱這個主題上,逐步展現為更臻豐富和深永的境界。在這個審美觀照的歷程中,禊賞亭的經營位置和用典,巧妙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堪稱意匠傑作。
- 假山
- 應當指出的是,在遂初堂後,嶙峋的疊石假山,崖壑深邃,崗巒崢嶸,充堙了兩進院落,除了崎嶇的山道,聯繫前後院落的小徑,曲折迷離,隱沒在幽深的洞穴中,洞內還有兩小一大的窟室;疊山的空間意象,渾厚凝重,甚至令人感到神秘或壓抑,和前兩院及後院的空間氛圍判若天淵。對此,曾有非議說,這樣的疊山,過分擁塞沉悶,是整個花園空間藝術處理中的不足之處,或者竟是敗筆。然而文獻表明,為經營全園重心性質的這處龐大假山,乾隆竟專門在西苑挑選拆運了大量太湖石,特別是瓊島所遺金代從宋汴京艮岳輦致的南太湖石,就有近四百塊之多,足見其重視異乎尋常;而乾隆鍾情造園藝術,素養極高,經營他格外注重的花園,反而形成這樣的重大失誤甚至敗筆,也實在難合情理。癥結所在,顯然有必要從乾隆的深厚歷史文化修養着眼,從寧壽宮花園力圖完滿彰示大隱的立意出發,把思路投向遂初的歷史典故,把視野拓向漢晉高士標舉遂初之志的隱逸環境。事實上,以此審視和品味遂初堂後這處疊石假山的空間意象,問題也就會明白多了。根據史籍中載述,自先秦到漢代,隱士遁跡深淵,蓬門蓽戶、岩居穴處,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大戴禮記·曾子制言》認為,這也是君子修養所必要的生活方式。當時的有關史籍還因此把隱士稱為「岩穴之士」。《後漢書》說劉秀招求隱士:「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征噴,相望於岩中矣。」「岩中」就是隱居環境的典型概括。而在諸如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和《嗟伯夷》、董仲舒《士不遇賦》、劉安《招隱士》、楊雄《逐貧賦》、馮衍《顯志賦》等漢代詩文中,「隱遁山谷,因穴為室」之類的描寫,既反映出士人們憤世心態下寄託人生理想的行為方式與審美時尚,也標舉着他們的超世逸群的遂初、初服、遂志心跡。略如漢末劉楨《遂志賦》就說:「襲初服之蕪■,托蓬蘆以游翔。」
- 相關山水詩
- 孫綽《游天台山賦》曾被譽為「南朝山水詩的先河」,就是描繪其隱居環境並抒發遂初之志的典型作品。序中寫道:「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涉海則有方丈蓬瀛,登陸則有四明天台,皆玄聖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所立冥奧,其路幽迥,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峰於千嶺,始經魑魅之途,卒踐無人之境,……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非夫遠寄冥收、篤信通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俯仰之間,若巳再升者也。方解纓絡,永托茲嶺,不任吟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賦中更強調,天台山既是「運自然之妙有」的神奧之區,「邈彼絕域,幽邃窈窕」,則體現了「理無隱而不彰」的玄機,正是志尚夷簡而超世逸群、體玄識遠以蕭然自樂的棲游佳境:「釋域中之常戀,暢超然之高情。
- 追求境界
- 顯而易見,乾隆經營寧壽宮花園遂初堂後疊石假山的空間意象,同孫綽所描繪的隱居環境,也就是其遂初之志蕭然高寄、棲游自得的理想境界相比較,兩者之間即使不是銖兩悉稱、難分軒輊,至少也可說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這事實,無疑充分說明,乾隆所格外注重的這處疊石假山,和他所格外鍾情的禊觴曲水一樣,正是其所援用遂初典故的更具體、也更忠實的直觀藝術再現。這就如遂初堂內懸聯所強調:「屏山鏡水皆真;蘿月松風合靜觀。」遂初堂的「屏山」,就是其後疊石假山;遂初堂的「鏡水」,就是其前禊賞亭的流觴曲水。不言而喻,以涵義深永的山水前呼後應,從而使遂初堂,使整個寧壽宮花園觀照統隱逸思想的大隱立意,能具有更豐富更深刻也更完滿的藝術感染力,形象真切而鮮明生動地展現出來,引人入勝,達到崇高的審美境界,也正是乾隆所刻意追求的。
飲食指南
小吃一條街,是以成排的攤位組成,來這裡轉一趟,可以品嘗到不同的地方風味,值得一試。或者在隆福寺,那裡也有不少小吃店,豐年灌腸店,白魁老號(專營正宗京味小吃)都算是老字號了,很多老北京也定期去那裡「解饞」。
住宿指南
- 北京王府飯店(五星)
- 地址:北京王府井金魚胡同8號
- 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准五)
- 地址:北京市東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
- 北京天倫王朝飯店(五星)
-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50號
- 北京華僑大廈(五星)
-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號
交通指南
1、2、4、5、10、20、52、57、22、54、120、802、特1路中山公園或天安門站下車,地鐵、9、17、44、48、53、59、66、110、307、803、808、819、922、特4、特7、團結湖專線前門下車或101、103、103快、109、812、814路故宮下車。
購物指南
到此旅遊買到導遊書、導遊卡,還能購到繪畫、陶瓷、青銅、雕刻、書法等書籍以及故宮旅遊紀念品。
最佳旅遊時間
最好的旅遊季節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眾多遊人的嚮往之地。在4月下旬-6月上旬旅遊較好,因為那時正是故宮內的花兒開得艷麗之時。走進故宮內,您可以觀賞美麗的花兒,綠裝素裹的樹木。正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