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社會科學院
寧夏社會科學院,位於寧夏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自治區重要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要智庫。
全院有15個所處室中心。其中有綜合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所)、農村經濟研究所(生態文明研究所)、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政治文明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回族研究院(中東研究所)、西夏研究院、寧夏歷史研究院(寧夏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7個科研部門,社科圖書資料中心、期刊中心等2個科輔部門,還有寧夏地方志編審委員會辦公室(地方志編纂處)、寧夏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少數民族古籍研究所)、寧夏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等3個自治區協調機構[1]。
目錄
歷史沿革
1961年12月26日,寧夏民族歷史研究室正式成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楊辛兼主任。
1964年1月29日,改建為寧夏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
1981年8月19日,自治區黨委決定,更名為寧夏社會科學院[2]。
隊伍建設
截至2015年,全院共有科研人員和幹部職工122人,其中,科研人員89人,占職工總數的73%,副高職稱以上職稱人員55人,中級及以下職稱人員22人,碩士研究生43人,博士和正在攻讀博士的13人。
寧夏社科院連續12年主持編寫寧夏系列藍皮書,為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撐。湧現出李範文、楊懷中、吳忠禮、韓蔭晟、余振貴、尹旭等「學術泰斗」,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回族卷》《清真鐸報》和《回族歷史報刊文選》)等大型資料集成的出版,豐富了我國民族史研究寶庫;《新編西夏文字典》成為西夏文字搜集整理、研究考證的又一部綜合性成果;《寧夏政報1950-1954》的影印出版,為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寧夏建設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機構設置
行政機構
科研組織處
機關黨委(組織人事處)
財務後勤管理中心
科研機構
綜合經濟研究所
農村經濟研究所
社會學法學研究所
文化研究所
回族研究院
西夏研究院
寧夏歷史研究院
科輔機構
社科圖書資料中心
期刊中心
協調機構
寧夏地方志編審委員會辦公室
寧夏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寧夏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
視頻
寧夏社會科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院況簡介,寧夏社會科學網
- ↑ 1978--198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大事記,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