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奧尼西
季奧尼西俄羅斯正教會政治活動家。1610年起任莫斯科州扎哥爾斯克城謝爾蓋聖三一大修道院修士大司祭。曾主持波蘭武裝干涉時期的難民救濟工作。1611至1612年以教會名義號召全俄人民反抗侵略者。
修道院其實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義的產物,那時有些信徒通常會在苦修士或其他聖人居住的房子邊結廬,時刻學習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但這種偏極端的方式並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為了免去麻煩,這些苦修士逐漸遠離社區居住。
這些遠離社區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讀書、禱告,時間長了,這些離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區,這就是修道院的雛形[1]。很多修道院被擴展成建築群,裡面有圖書館、神學院、食堂、宿舍、醫務室,甚至還有對外開放的教堂、穀倉、鐵匠鋪等輔助設施。但無論怎麼變換,只要被叫做修道院,裡面必然有一個(或幾個)單獨的靜修區域,通常不會對外開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後來多數可以選擇出去擔任教堂神父[2]或者講學。
目錄
俄羅斯正教會
在希臘正教成立之後,東派教會通過中亞和巴爾幹向東南歐發展,傳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並在俄羅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羅斯正教會進而成為這一地區勢力最強的教會。俄羅斯正教原屬於君士坦丁堡教區管轄,到了14世紀,隨着基輔地位的下降,都主教府遷移到弗拉基米爾城,開展傳教活動,發展東正教勢力。15世紀下半期,俄羅斯統一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已經成形,中央集權開始得到加強。
隨着莫斯科地位的提高,都主教府又遷移到這裡。1288年教會中心從基輔遷至弗拉基米爾。1325年起莫斯科成為都主教區中心。1439年希臘正教和羅馬天主教在意大利弗洛倫薩舉行宗教會議,通過東西教會複合的決議。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東正教所在各東方國家先後臣服於土耳其人,俄羅斯正教會乃自命為東正教會的首腦,宣稱俄羅斯政權承襲羅馬帝國,莫斯科就是「第三羅馬」。1589年莫斯科都主教區改稱牧首區,其都主教約夫為選任第一任「莫斯科和全俄牧首」,從此俄羅斯正教會正式脫離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管轄。
1653至1665年牧首尼康實行改革,統一禮儀,教會勢力日益增長,終於同沙皇政權發生衝突,尼康被革除教職。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對教會再次進行改革:頒布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取消牧首制;成立主教公會,由斯揭凡·雅沃爾斯基擔任其首任主席。正教成為俄羅斯國教。
參考文獻
- ↑ 教堂和修道院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它們的關係比你想象中複雜,個人圖書館和,2021-04-14
- ↑ 牧師、神父有什麼區別?,豆丁網,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