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
孫科(1891年10月20日一1973年9月13日)[1],字哲生,廣東中山人,孫中山獨子[1]。
孫科 | |
---|---|
孫科 | |
出生 |
1891年10月20日 廣東中山人 |
逝世 | 1973年9月13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字連生,號哲生 |
職業 | 政治家 |
知名作品 | 《憲政要義》,《中國與戰後世界》,《中國的前途》等 |
孫科 | |
---|---|
孫科孫中山家人合影 |
孫科 | |
---|---|
孫科傳 |
孫科 | |
---|---|
孫科家族 |
1910年加入同盟會;自1917年起任廣州市長[2] 、南京政府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南京政府副主席等職[3] ;1949年辭職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4] ;1965年任台灣「總統府」高級咨議;1973年9月13日病逝於台北,享年82歲[5] 。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1891年10月20日,孫科出生。雖然孫中山先生畢生在為革命勞碌奔波[6] ,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不僅充當着一個父親的角色,更是兒子孫科的人生與革命導師的角色[7] 。正是在他的引導下,孫科早年便投入革命並長期擔任國民黨的要職[8] 。也正是在父親的督促下,孫科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並以「養浩然氣,讀有用書」自勉,一直到晚年移居美國,仍然讀書不輟。
1895年,孫科隨祖母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孫科早年在檀香山讀中學時,孫中山就曾經從英國寄給他一套「人人文庫」叢書,這套一百多冊的英文文學書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寫的小說、劇本,信中還
不忘告誡兒子:「你要使英文進步,單靠學校的課本是不夠的,必須多多閱讀文學名著,久而久之,自然會有進步。」孫科準備在中學畢業後研究農業,孫中山非常讚賞兒子的選擇,親自為他選擇學校。檀香山
中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1907年,孫科在檀香山加入同盟會後,擔任《自由新報》、《大聲周刊》的編輯,孫中山甚感欣慰。回到國內後,孫中山與孫科寫信的主要內容,仍然是讀書。1910年參入《自由新報》編輯工作。1917年回中
國,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
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婚後赴美留學,陳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萊,陳淑英生下大兒子。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他祖父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
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治平」的名字。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時,正值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孫中山為再造民國而創立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以蓋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故而給其次孫取名治強。
隨父革命
1918年到1920年,孙科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1919年,孙科撰写了《都市规划论》、《广告心理学概论》两书,且积极从事译述的工作,受到父亲的好评。而不管到什么地方,孙中山与儿子的主要沟通内容几乎都是以书为载体。孙科在《八十述略》中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书籍要我阅读。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中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1923年,长女生于广州,仍由孙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陈淑英又生次女穗华,此时孙中山已赴北京。
對待革命的問題上,孫中山從來沒有給兒子以特別的照
顧,或者說偏袒兒子。孫科最初回國時,廖仲愷認為他在美國研究過市政,又有都市規劃著名作,是廣州市長的理想人選。但孫中山認為他年紀輕缺乏行政經驗而未允許,後在胡漢民的勸說下才正式委任。當
時孫中山的革命軍經濟困難,孫科在廣州為其財政上的籌備做了有力的支持,成為國民政府的重要陣地。
1921年,孫科任廣州市長兼治河督辦,後任廣州市首任市長。1923年,因為籌集軍餉的問題,孫科遭到父親的責罵,他認為是胡漢民假借命令索錢,挑撥他父子不和,並用手杖打向胡漢民,結果驚動了孫中山。
孫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奪過衛士的駁殼槍,就要打孫科。而孫科後來與胡漢民不和,發展到互相猜忌,孫中山立即寫信給他說:「正宜開誠布公,同心協力,以共扶危局。」1923年2月再任廣州市長。10月參與
中國國民黨改組,獲指定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負責起草黨綱章程。1924年主持國民黨廣州特別黨部,6月與黃季陸合作提出《彈劾共產黨案》。
任職國府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开府,任政府委员。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5月第三次就任广州市长。1927年3月任国民党常务委员与国民政府常务委员。7月随汪兆铭清共。
1928年,北伐戰爭完成,中國基本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為「國家改造」提供了一個「千載一時的機會」。孫科認為「如果革命而沒有建設,實在可說是完全失掉了革命的真意義。」於是,他主張以漸進的方式
促進國民黨革新,以推動中國現代化的發展。1928年1月,孫科與胡漢民與伍朝樞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國國民黨訓政大綱》,協助制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10月任鐵道部長與考試院副院長。
1929年,孫科親領籌辦總理故鄉紀念學校一所(
即今日的中山紀念中學)之責。1931年改任行政院長,因財政危機旋即辭職。同年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在廣州成立了一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相對抗。由於孫科上台後,政府財政無比困
難,不到1個月便辭職了。孫科呼籲從速實施憲政。
1932年改任立法院長,曾鼓吹實行立憲制度,但遭蔣介石冷遇。其間連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中蘇文化協會」成立,出任首屆會長。1938年奉派中國政府代表及蔣介石特使與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
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爭取蘇聯援助中國抗日戰爭。1944年11月,孫科在《紐約時報》撰文,暢談他長期以來對在中國實現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1945年出任國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長,國民黨
中常委。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協商,然後跟隨蔣介石進攻共產黨占領區。1946年下半年,隨着國內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孫科從自己原來的立場全面後退,停止革新宣傳,轉而支持蔣介石的政策。
黯然下台
1947年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落选,后再度出任行政院长。1948年11月,获蒋任为行政院长。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科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在国民党军战略决战失败的背景下,竭力逼蒋介石下野,进行和谈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孙科内阁组成之时,正是人民解放军将杜聿明集团包围起来准备聚歼之际。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機「逼宮」,要求蔣介石下野和談。蔣一度答應於元旦引退,
在這一背景下,孫科雖也一再向「蔣總統建議和談」,但是決定「不致立即作重開和談之努力,而暫時採取觀望之態度,以等待適當之時機」。因此,當新聞報道他已派代表到上海、香港同李濟深磋商和談條件
時,他當即否認。正在孫科期待「適當之時機」到來時,中共宣布了戰犯名單,蔣介石、李宗仁、孫科等都名列榜首。蔣很惱火,聲稱「我如不能戰,即亦不能和。我如能戰,則言和又徒使士氣人心解
體。故無論我能戰與否,言和皆有百害而無一利」。於是蔣改寫了自己的新年文告和有關演講詞。一方面,他宣稱內戰責任須由中共承擔,聲稱他一直本着「和平建國」的一貫政策「為蘄求和平與共黨委曲求
全」,但是中共全面「叛亂」,他不得不「戡亂」。如果中共無「誠意」,他就「決予剿平」。孫科對此非常不滿。這些表明,孫科在內戰責任與和談條件上向中共做了一點「讓步」,並要求蔣下野。孫科宣稱
他既然「擔當行政院長的重任」,就須「以最大的努力,求和平的實現」。
在孫科的壓力下,蔣介石於1949年1月2日召集孫科、吳鐵城、張治中、張群等人討論與中共和平談判問題。討論結果是,孫科致電邵力子到寧會商進行辦法,並要求他出任首席談判代表。雖然蔣介石仍然戀戰不
退,但是,形勢的發展對蔣更為不利。人民解放軍一方面於1949年1月14日總攻天津,一方面前進到長江北岸。毛澤東選擇在總攻天津的當天發表聲明,宣布國民黨政府如果「願意實現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就
須以八個條件為基礎進行談判。這一聲明在國民黨政府內立即引起反響。58名立法委員1949年1月16日聯名致函孫科,認為中共既然「表示願與政府商談和平,此誠實現和平之適宜時機」。1949年1月19日,「未
及簽名」的立法委員40餘人致函孫科提出同樣主張。一些人則明確要求:「蔣總統完成了領導北伐與抗戰的歷史使命,有權利光榮退休,不必再將國事煩他。」孫科立即在1月17日召開的國民黨中政會會議上出
示立法委員信件,在1949年1月19日內閣會議上,他又宣稱立法委員兩度致函「多為和平而呼籲」,強調這是「普遍民意之所趨」,因此「應及時就此案予以討論」。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宣
布「引退」。雖然蔣稱其下野是桂系逼的,但也有孫科的「功勞」。
蔣介石下野後,孫科、蔣介石、李宗仁圍繞什麼樣的「和平」展開了新
的較量。孫科把尋求「光榮的和平」以維持國民黨的統治,作為他的主要任務。桂系的首要打算是,一方面企圖聯合中共一致對蔣,以防其再起,一方面憑藉「長江天險,拒敵渡江」,達到「以長江為界,長江
以北讓共產黨去搞,長江以南由我們來搞」的目的。如果該目的達不到,李宗仁就打算由自己與中共進行全面和平談判,以「建立聯合政府」。
1949年1月27日,李宗仁發出致毛澤東的卯陽電,再次強調以八條為和談基礎,特別是贊成商談懲辦戰犯。中共表示歡迎,指出如果他立即逮捕主要戰犯,「以便實現真和平真民主,那就是好的」。實際上,李
宗仁此舉也未成功,其原因在於遭到蔣、孫的聯合抵制。孫科則一方面拒絕回南京,一方面以李宗仁曾計劃遷都廣州為由,聲稱「政府遷地辦公」是「得李副總統(而非李代總統)同意」的,決非他「所可獨
斷」。孫科一再強調「光榮的和平」、「平等的和平」,雖然是針對中共而來,也是對桂系作側面的攻擊。僅僅是桂系的壓力,還不足以迫使孫科去職,孫科還遭到蔣介石的反對。在1949年2月17日,蔣就強調
李宗仁既然有意調換孫科,可由其自行決定其行政院院長的人選。3月上旬,他進一步決定「對孫不勉強予以支持,如大勢所趨,孫被迫辭職,只有聽他辭去」。在此情況下,孫科不得不於1949年3月8日辭職,
其所謂「光榮的和平」也隨之煙消雲散。
晚年落寞
孙科久居高位,与父亲孙中山一样“不蓄私财”。正因为孙科囊中羞涩,以致他漂泊海外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孙科夫妇出国远行的盘缠,还是靠卖了房子凑足的。1951年赴法国。1952年,孙科移居美国,担
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董事長。到紐約後,他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結果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及高血壓、失眠等病。1954年夏,因次子孫治強從香港舉家遷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孫科遂遷居與次子同住。
據台灣學者莊政教授著述披露,他們閒居美國,沒有任何固定的收入,僅依靠兒女接濟小額款項,省吃儉用,一切自己動手,度過了十多個落寞而清苦的春秋。民國時的生活,感慨不已,她對寓所描述道:那是
一幢向當地人訂租的房子,周圍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邊專供遊人游泳後休息的那種臨時房舍一樣,風一吹就開,無以名之,姑且稱為「火柴盒式」的房子。
孫科夫婦在與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別負擔清潔工作,由孫科負責打掃各室內的清潔,包括衛生間,每天用吸塵器做工;夫人陳淑英負責廚房的清潔工作;孫
治強負責搬運重物品、清理戶外清潔工作,他的夫人則照顧孩子們以及承擔瑣碎的家務事。後來當孫科遷居Lagune Beack後,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自己烹飪灑掃,生活異常清苦。當時有人曾這樣描述他的
生活:「一幢簡陋的平房,沒有地毯,沒有僕人,凡事自己動手,曾經是叱咤風雲的人物,而今卻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卻非常富足,他的家中,到處都是書籍。」
對於在美國的生活狀況,孫科曾回憶說:「在美國定居的一段悠長歲月中,友朋酬酢甚少,惟有國內去的朋友,才不惜遠道來訪;不能前來的,也多拍個電報或通電話,張君勱先生亦時相過從,所以除了 偶爾
出外小作旅遊外,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讀書上面。」孫科喜歡讀書的名聲在外,以致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黨國要人」中,他也還比較的是一個「看看書的人」。「養浩然氣,讀有用書。」這是當年孫科
在南京寓所掛的一幅很得意的書法作品。此時,孫科年逾古稀,遠離曾經數十年相伴的政治鬥爭,終於有機會靜心修養,餘暇唯以讀書自娛。他每天徒步到圖書館看書,有時直到圖書館關門,管理員催他走,他
才戀戀不捨地回家。其實,孫科自幼在其父孫中山的關心、督促下,養成好讀書的習慣,晚年在異域每當展卷閱讀,父親對他的諄諄教誨就縈迴腦際。1965年由美國至台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高級咨議、考試院
院長,1967年出任東吳大學董事長。1973年因心臟病病逝於台北,終年82歲。
政治成就
民主制度 在政治理念上,孫科非常欣賞英美的民主
制度。他一度是「以黨治國」的積極擁護者,但是隨着國內外矛盾的急劇變化和黨治弊端的逐步暴露,轉而在國民黨內最先提出結束黨治、儘速實施憲政的主張。抗戰後期,他又呼籲實現多黨制的民主政治。
1944年,孫科撰文暢談他長期以來對在中國實現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他認為中國「必須先有賢明的政治領導,使中國及其人民邁向民主政治的目標前進」。這種政治主張,反映了在陷入困境的國民黨政權時,
孫科試圖以西方的模式來重新調整發展方向的努力。
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孫科一直對蔣介石的獨裁不滿。1931年,他曾經指責蔣介石「以個人支配黨,使黨成為個人的工具」,在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下,「中國國民黨已名存實亡」。抗戰後期孫科再次猛烈抨擊
蔣介石,要求實現國民黨的民主化,「應該坦白地承認過去二十年來,黨的機構和作風實在是走錯了路」,要求健全國民黨的選舉制度。
經濟民生
孙科一生服膺其父的三民主义,但也认为“一定要从主观的感情的宣传”转向“作客观理智的研究”,即“取法中山先生探求真理的虚心态度,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接受欧洲现代最近代化的思潮”。在经济和
民生問題上,孫科從鞏固國民黨統治基礎前提出發,強調用改良的方法儘快解決農村的土地問題。
對共態度
至于对待共产党的态度,孙科几经反复。他曾与宋庆龄一道,联名呼吁恢复孙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但到了抗战前期,他又公开追随蒋介石,攻击共产党。到了抗战后期,他又改变态度,公开呼吁承认中共合法地位,反对再打内战。种种现象表明,孙科的政治理念显得并不十分成熟。
軼事典故
喜愛讀書
孙科喜欢读书的名声在外,以致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国民党要人中,他也是个比较能“看看书的人”。到了晚年,孙科远离曾经数十年相伴的政治斗争,终于有机会静心修养,唯以读书自娱。他曾回忆说:“除了偶尔出外小作旅游外,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读书上面。”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一家人曾在南京有一段短暫的團聚時光。這時,孫中山與孫科談話的一個重要內容,仍是議論讀書。顯然,孫科在美國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尚能一如既往的「養浩然氣,讀有用 書」,自然凝聚着孫中山的一片苦心。孫科這位昔日堂堂的國民政府顯要,在美國因生活困難,竟連買書的錢都不夠,只購報紙、期刊閱讀。但這絲毫不改變他對讀書的嗜好。
風流嚴氏
身為孫中山的獨子,孫科正室之外還金屋藏嬌
,嚴藹娟則是這些新聞中的一位女主角。1932年,嚴經由孫科的手下介紹和孫科認識,此後兩人便同居了近四年之久,生活甚為甜蜜愉悅。
1936年3月,孫科與嚴氏的女兒孫穗芳在上海出生,然而次年全國抗戰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孫科隨着也去了重慶。嚴藹娟曾設法托人,央求孫科為女兒提供點生活費,卻未能如願。
嚴藹娟在上海帶着女兒孫穗芳,再也無法和孫科聯繫上,迫於生計,失去生活來源的嚴藹娟帶着一歲的女兒只得改嫁他人。嚴藹娟並未就此打住,息事寧人,而是不斷糾纏孫科。孫科曾經幾次給錢,以作養育女
兒之用。日本投降後,嚴女士曾四處托人找孫科,希望孫科看在女兒的情分上給予資助,還接連給孫科寫過兩封信。1946年5月,孫科作了回應並且贈款。嚴藹娟的不幸,皆因她遇到了孫科,造成其可悲的一生。
邂逅藍妮
蓝妮是孙科公开承认的二夫人,他们之间的曲折恋情对孙科的政治生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蓝妮是云南哈尼族苗王后代,容貌秀丽,对中国古典诗词也有一定了解。1935年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孙科与蓝妮一
見鍾情,旋即邀請她擔任自己的機要秘書。兩人感情與日俱增,不久,孫科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婚禮那天,孫科請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擺了4桌酒席。在同事的祝賀聲中,他說:「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四大公子
关于“民国四公子”,能见到的最“权威”文字当属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的记述:“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张伯驹),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
謇之子張孝若。實際上,張伯駒筆下忽略了流傳甚廣的另外三種說法:即「民國四公子」為「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段祺瑞之子段宏業和盧永祥之子盧筱嘉」;或者為「孫科、張學良、盧筱嘉與
張謇之子張孝若」,再或者為「孫科、張學良、盧筱嘉與段宏業」。此事來源於北洋時期所謂「三公子會談」的歷史事件。其實,三公子聚會只是巧合。1924年9月,孫中山派孫科到奉天與張作霖面談討直事
宜,恰巧,盧永祥也遣兒子盧筱嘉來拜見張作霖,請求軍火上的支持。張學良此時在他的父親手下任職,他與孫科和盧筱嘉的會面成為不可避免,於是便有了「三公子會談」的傳言。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尽管孙科提出过一系列的政治理想与主张,尽管他长期处于国民党的上层,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能对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势力,进入真正的权力中心,加上他思想的内在限制,使得他在与蒋介石的合 作中,不得不经常采取妥协的态度,并最终与国民党政权共沉浮。与其父孙中山先生比起来,孙科当然显得庸常。但谈论到孙科的时候,又是始终无法绕开孙中山这个名字的。普天下的父母,大概没有一个不希 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伟人如孙中山先生大概也不能例外。我们从他对待儿女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孙中山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良苦用心。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孙科选择了一条人生道路,早早便加入 同盟会参与革命,更在自身修养、生活素养方面做了一个引导和表率,让孙科成为国民党要员中一个以能“看看书”而闻名的人物。
客觀地來說,孫科的確沒有其父的雄圖大略,即使與同輩的政治人物相比,他也不一定有非常突出之處,但至少不是紈絝子弟、衙內、公子哥一類人物,也並不是資質平庸、毫無想法、只能依靠父親名聲混日子
的一個人。他仍有自己的政治抱負,提出過實施憲政的政治主張,並大力抨擊蔣介石的獨裁,只是囿於環境、地位的制約,常常表現得一波三折前後互異,這大概也是他的地位、性格、與環境等因素互相作用的
結果吧。也許,世上英雄本來就不常有,大多數人都只是在不斷努力地逃脫平庸命運的過程中。那麼,後人看待孫科的時候,首先應該持的,或許就是一種平和心態。
名人評價
孫科逝世後,蔣介石評價他「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頗多溢美之詞。客觀上來看,這種措詞中有許多為逝者諱的客套成分,真正用來評價孫科,肯定不能算是完全貼切。
有人評價說:「孫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鎮以讀書為樂,實屬國民黨政要顯貴中的鳳毛麟角。說這是有惠於其父孫中山好讀書的遺傳個性,恐怕還不如說是受益於孫中山早歲對他循循善誘,力促其勤學苦讀的
一片苦心,更為準確得當。」
人物家世
孫中山先生一家
1885年4月13日,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與盧慕貞女士結婚
。婚後六年(1891年9月18日)生子孫科,四年後生長女孫金娫,次年生次女孫金婉。與盧慕貞離婚後,191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父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
孫科生二子四女:
● 孫科長子孫治平,1913年生。1955年獲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國民黨中評委、電視公司董事長、聯合發展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治平生一子,孫國雄。國雄有三女一子:子偉仁、長女美玲、次女美蘭、三女美蓮。2005年去世。
● 孫科次子孫治強1915年生。有美國加州大學政治經濟學學位。離過一次婚,第二任妻子林倫可比他小三十歲,生二子。共有二子二女:長子國欣、次子國元、長女嘉琳、次女嘉瑜。2001年突發心臟病去世。
● 孫科長女孫穗英1922年生。
● 孫科次女孫穗華1925年生。
● 孫科三女孫穗芳1936年生。1956年讀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1959年移居香港。196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畢業於夏威夷太平洋大學。1995年11月獲斯里蘭卡國際公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著有《我的祖父孫中山》一書。生有兩子:王祖榮長子,王祖耀次子。
● 孫科幼女孫穗芬(1938——2011)。2011年1月1日上午在台北遭遇車禍,生命垂危。她此次來台參觀花博會,原定1日上午搭機返回香港,不料在赴機場途中發生車禍,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治療,在2011年1月29日14時50分不幸病逝,享壽73歲。
人物故居
孫科住宅(今上海生物製品研究
所行政辦公樓)位於番禺路60號。磚木混合結構,3層,建築面積1051平方米。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建築,建築風格受巴洛克影響,進口門廊氣派較大,其主要特點是屋頂採用筒瓦鋪設,檐口裝飾考究,窗框形式
多變,有平拱、弧拱、圓拱,採用巴洛克弧線;壁爐煙囪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貌。外牆立面簡潔明快,有現代建築氣派。
藝術形象
出品時間 電視劇/電影 扮演者 2000年 《孫中山》 王同輝 2008年 《解放》 李保安 2011年 《建國大業》 趙曉時 2011年 《國父孫中山》 亓航
視頻
民國第一公子,孫中山的長子孫科,為何沒能成就一番事業直播的歷史 訂閱 6344 2018年11月23日發布
參考資料
- ↑ 孫科(1891年10月20日一1973年9月13日)[1,字哲生,廣東中山人,孫中山獨子],搜狐網 - 2017-6-11
- ↑ 1910年加入同盟會;自1917年起任廣州市長,搜狐網 -2017-6-11
- ↑ 南京政府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南京政府副主席等職,搜狗百科, 2014-06-27
- ↑ 1949年辭職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博雅人物詞典 - 2018-12-23
- ↑ 1965年任台灣「總統府」高級咨議;1973年9月13日病逝於台北,享年82歲,博雅人物詞典 -2018-12-23
- ↑ 1891年10月20日,孫科出生。雖然孫中山先生畢生在為革命勞碌奔波,搜狗百科 -2018-3-17
- ↑ 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不僅充當着一個父親的角色,更是兒子孫科的人生與革命導師的角色,學習啦 - - 2016-1-15
- ↑ 正是在他的引導下,孫科早年便投入革命並長期擔任國民黨的要職,騰訊網 -20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