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法
奔驰法(SCAMPER),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艾伯尔(Robert F.Eberle)创作。这是检核表,这种检核表主要藉几个字的代号或缩写,代表七种改进或改变的方向,能激发人们推敲出新的构想。
目录
“奔驰法”概要
奔驰法简称为“SCAMPER”,主要用于改善制程与改良事物。透过7个切入点:替换(substitute)、整合(combine)、调整(adapt)、修改(modify)、其他用途(put to other uses)、消除(eliminate)与重组(rearrange)有助于检核是否具有调整现状的新构想。
Substitute 替换
思考清单:有什么事物可以被取代?有什么人物可以被取代?可以更改成分或者原料吗?采用其他的工艺或者方法?
以滴滴打车为例:
与传统的叫车方式相比,滴滴打车将 “乘客线下叫车”的方式替换成 “乘客网络叫车”, “司机被动等待乘客”的方式替换成 “司机主动接单抢单”。
以夹心饼干为例:
与传统的夹心饼干相比,奥利奥把外面的“饼干”替换成了“巧克力口味的饼干”,这样特色的改变让奥利奥在1912年一上市就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夹心饼干[1]。
而马卡龙,除了口感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梦幻多彩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又印象深刻。它们的“替换”都是非常成功的创新。
Combine 组合
思考清单:有什么想法可以合并?有什么目的可以合并?可以提供套餐服务或者一系列产品吗?如何组合包装一系列的产品?有什么材料可以合并吗?
如果是互联网产品,可以思考:有什么功能、信息内容可以合并吗?有什么流程、步骤可以合并吗?
以外卖为例:
我们经常碰到场景是,如果多个人一起叫外卖,常常要守着买单者的手机,几个人轮行传递的点外卖。既浪费时间又容易遗漏,后面自己点过什么也可能不太记得。
对于这种场景,饿了么的“多人订餐”功能就是利用了“组合”的方式,由一个人发起,其他人根据邀请链接自行点餐,所有点餐信息合并在一个订单中。
Adapt 改造
思考清单:有什么其他事物与我们的产品类似?过去有什么类似的事物吗?我们可以从哪里借鉴模仿?我们可以引入别的什么想法?有什么其他的工艺可以用到这里吗?有什么其他领域的创意可以借鉴吗?
以拟物化设计为例:
在用户体验设计中,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式是拟物化的设计,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某个物品和使用方式,用户可以结合现实中的经验非常顺畅的使用我们设计的界面。
比如:阅读类App“书架”界面模拟显示用的书架元素、网易云音乐的“播放”界面模拟留声机唱片和唱针的效果 等等。
Modify 修改
思考清单:如何可以改进现有的事物?可否改变名字、颜色、味道、声音、形状、包装?有什么可以放大的?有什么可以夸张的?有什么可以更高,更长,更强,更频繁?有什么可以推向极致,增加到最大或变到最小?
以微信扫一扫为例:
微信的扫一扫已经非常好用了,扫描快、准、全,但是它又有更极致的优化,当我们扫描的二维码距离较远时,它会自动放大扫描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修改,将原有的内容加以“放大”。
Put to other uses 改变用途
思考清单:这样产品还可以做什么用途?改进以后是否可以有其他用途?扩展以后是否有其他用途?是否有其他的市场?
以微信支付为例:
微信支付,算是“改变用途/一功多用”的典型案例,从线上支付到线下支付的收付款,从转账到发红包,从AA收款到群收款,从普通的个人交易支付到集体消费到人情往来,全场景铺开。
Eliminate 去除
思考清单:产品有没有可以删减的地方?有没有可以缩小的地方?有没有可以分割的地方?简化版?浓缩版?有没有可以取消的规则?有没有不必要的成分?
“去除”也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极简设计、做减法,给用户尽量简洁的界面、尽量少的操作和流程。
典型的例子:
Kindle电子书的一键下单,省去了以往购物过程中繁琐的购物车、填写确认订单等流程。
Reverse 逆向操作或重新安排
思考清单:正负可以反过来吗?这个服务反过来会是什么样?颠倒一下呢?时间顺序上反过来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排放顺序吗?产品的组成部分是可以互换的吗?可以有其他的顺序或者构造吗?
以是否需要注册登录为例:
以前很多App打开之后第一步就是注册/登录,登录成功后才能看到App首页。这个顺序显然提高了用户使用App的门槛。
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用户先玩玩App,当我们的产品真正吸引了用户之后,再去注册/登录呢?现在,越来越多的App也意识到这一点,允许用户“先看看”稍后再注册。
步骤
视频
奔驰法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奥利奥饼干是美国最畅销的夹心饼干,豆丁网,2012-12-22
- ↑ [管理工具-决策方法]奔驰法(SCAMPER),道客巴巴,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