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一座集動物、植物、古生物、地質等多學科大型的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坐落於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31號天津文化中心內,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展示面積達1.4萬平方米。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可追溯到1922年成立的北疆博物院,是中國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
目錄
建築特色
位於文化中心的天津自然博物館(原天津博物館)由日本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川口衛構造設計事務所為天津博物館所設計,天津天津六建工程管理公司施工。2002年開始建築設計,2004年9月投入使用。曾獲得2003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等獎項。占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平方米。外形為仿天鵝造型,由天鵝湖、天鵝頸以及綠色項鍊也就是綠化帶構成。
天鵝湖直徑130米,容積為6500平方米,水深從30厘米到80厘米逐漸加深。天鵝湖周圍設有湖邊廣場,廣場地面鋪設花崗岩,下面為了防止冰凍造成花崗岩脫落而鋪設兩層沙和灰土等材料。另外,在網殼外圍有7米的溝渠用來防止洪水進入倉庫也可以用來防盜。天鵝頸由從主入口經過天鵝湖進入天津自然博物館的迴廊構成,迴廊屋頂用玻璃覆蓋。圍繞天鵝湖的綠色綠化帶以10度的角度緩慢傾斜,並種植4米以下的植物。
一層至三層
主建築共3層,最高處33米,建築一層和二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分別有邊長為7米和14米的柱網,第三層為牆鋼支撐結構,屋頂為鋼網殼,建築平面呈半圓形,直徑為186米,基礎為樁承台基礎。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外延裝修主要包括殼面和玻璃幕牆、採光窗、落地窗。殼面為半徑158米的球面的一部分,表面積為15539平方米,由網殼、保溫層、折板及鍍瓷鋁板構成。玻璃幕牆由兩翼的側幕牆和與天鵝頸相連的中央幕牆構成,上面的鋁製窗框主要沿垂直方向布置,以形成從球面邊緣向天鵝湖方向的流線造型。採光窗為可開合式,作為前廳和三層展室的通風口還具有排煙、換氣等功能。落地窗傾斜角度為69度。一層到二層高為5米,二層到三層高為8.7米並留有設備檢修空間的餘量,第三層的吊頂可分為從3米到超過13米的7個層次。室內擁有1.1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和文化休閒設施,由陳列展覽區、藏品庫房區、圖書資料中心、辦公與技術用房和設備用房等五大部分組成。為了適應從天津博物館的展覽轉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展覽,該建築進行了諸如將北入口處的三個玻璃門斗移除,將大堂向北延伸6米左右等工程的外檐大修工程以及曾設貨梯、增加展覽負重等工程的內檐改造工程。
展覽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擴充至包括1282件一級、二級珍品的40萬件生物標本,1452件模式標本。其內容包括集動物、植物、地質、古生物、古人類等眾多學科。館藏藏品主要來自於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範圍內的科學標本。博物館以「家園」為主題分為戶外的「家園•足跡」、博物館一層的「家園•探索」、二層的「家園•生命」以及三層的「家園•生態」四部分[1]。
「家園•探索」分為展示區及綜合服務區,其中展示區包括巨型恐龍骨架的共享大廳、3D影院、互動體驗區、科普劇場、自然探索教室、活體蝴蝶園以及臨時展覽,2019年2月4日至2019年5月4日一樓的臨時展覽為《葫蘆主題展》,綜合服務區有服務中心、紀念品商店和簡餐區等服務區域。
「家園•生命」展區位於博物館二層,面積5700平方米。分為遠古家園」和「現代家園」兩大部分,分為八大單元,該展覽講述了生命從起源開始的演化歷程。第一單元的主題為「生命誕生,地球不再荒寂」,該單元展出了從廣東陽春的藍銅礦、南省冷水江市的輝銻礦、帶地衣的南極石等礦石展品。第二單元的主題為「神奇爆發,生物從此繁盛」,在此主題內有天津薊州發現中上元古代由藍藻屍骸和沉澱物構成的疊層石、三葉蟲等的化石。第三單元以「各顯其能,爭霸喧囂海洋」為主題,在此你可以看到珊瑚、各類海洋生物的化石或標本比如藍槍魚、法螺等以及白鱘等珍貴藏品。第四單元則是「從水到陸,開拓嶄新家園」,其中有大量陸上生物包括昆蟲、植物、動物的標本。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多樣演化,爬行鼎盛一代」,此單元多以恐龍化石為主,如亞洲古似鳥龍、馬門溪龍、三角龍等以及恐龍蛋化石。第六單元講述的是「鳥兒飛天,天空的新主人」,第七單元以「興衰更替,哺乳動物輻射」為主題,講述哺乳動物的形成,其中能看到真猛獁象骨骼化石。普氏野馬化石。第八單元的主題為「第八單元:人猿分野,智慧生物起源」里有「露西」的模型以及北京猿人等猿人的頭骨或其他部分骨骼。該展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精品獎
「家園•生態」展區
「家園•生態」展區的展覽是《環球動物之旅——肯尼斯•貝林捐贈世界野生動物展》,該展廳內展出了以向天津自然博物館捐贈200多件野生動物標本為基礎加以館藏的中國動物標本,從而組成各大洲動物群的標本展示。展廳陳列特點為整個展廳講述了一個環球 動物探險之旅的大故事,每個大洲又是獨立的部分,每個洲的部分則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小故事。按洲的部分可以分為以有袋類動物標本為主的」澳洲:活化石大陸」、以熱帶雨林動物群標本為主的「南美:神奇的雨林」、以北美森林和草原動物為主「北美:野性新世界」、以企鵝為代表的「南極:冰雪的童話」、以北極熊為代表的「北極:消融的冰川」、標本數量最多包括稀樹草原動物群、非洲荒漠動物群和非洲熱帶雨林動物群的「非洲:原野生與死」以及歐亞山地動物和森林動物群為主的「歐亞:生命交響曲」8部分,以展示各大洲生物多樣性。
除此之外,天津自然博物館還會展出過一些臨時展覽,比如:《金豬送瑞——豬年生肖特展》《蟲珀特展「時光膠囊」》、《絲綢之路自然大觀》、《金犬旺新春——狗年特展》等。
科普與學術
2015年,天津自然博物館開展涉及到從學齡前兒童到老年人的科普活動超過600場。學術方面除了北疆博物院時期的「桑志華、 德日進等人組成的古生物考察團」的研究,博物館先後與合作完成《中國三趾馬化石》《中國的四個翅膀恐龍》等著作,與中科院古脊所、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合作完成《中國乳齒象化石》,與南開大學合作完成《中國蝽類昆蟲鑑定手冊》等著作以及與南開大學、河北大學等學術單位組織開展「天津薊縣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2016年2月,天津自然博物館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簽署成立「中科院古脊所——北疆博物院聯合研究中心」[2],同年4月,與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簽署成立「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天津自然博物館昆蟲與植物聯合研究中心」。
視頻
天津自然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我們about us,天津自然博物館
- ↑ 中科院古脊椎所—天津自然博物館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