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大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荥(火)穴。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荥穴,属火。别名:太都穴。大都穴的位置: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中医认为刺激大都穴有缓解治疗腹胀、呕吐、便秘等作用。

目录

穴位含义

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1.隐白穴。“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银白”。
2.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 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概况

【取穴】位于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支,及趾背动脉。正坐,足着地,在足大趾甲内侧缘线与基底部线之交点处,按压有痛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聚集本穴后以横行的风气传向太白穴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1]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有泄热止痛,健脾和中、 化湿止泻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腹胀,胃痛,胃炎,胃痉挛,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呃逆,呕吐,脘腹胀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霍乱泻痢,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心痛,心烦,四肢浮肿,肌肤不仁,身重骨痛,手足厥冷,气滞腰痛,足大趾本节红肿疼痛,手足逆冷,足部肿痛,足趾痛,小儿惊风,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抽搐等。
【配伍应用】
大都穴配阴陵泉穴商丘穴,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治脾虚腹泻。
大都穴配经渠穴,有解热发汗的作用,治热病汗不出。
大都穴配鱼际穴、太渊穴、大都穴、太白穴,治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

日常保健

大都穴对于老年人来讲是个补钙的要穴,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有颈椎病的人也要常揉大都。有的老年人每晚都会抽筋,最可能的情 况是:脾经堵塞,钙无法吸收,可以通过每天按摩脾经大都穴、商丘穴两穴各三分钟。一般情况三天后腿抽筋即可消失。

穴位疗法

【针刺】一般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
【艾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注意:孕妇及产后百日内禁灸。
【按摩】常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大都穴,每次300下,可有效缓解抽筋

视频

焦守廷上传足太阴脾经《大都穴》

參考文獻

  1. 大都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