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取穴方法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穴位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足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1]
名解
太白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俞穴,五行屬土,足太陰原穴。 別名:大白穴。 「太白穴」:「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氣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經的水濕雲氣在此吸熱蒸升,化為肺金之氣。本穴物質為大都穴傳來的天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受長夏熱燥氣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層次化為金性之氣,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與太白穴同,大,通太。 脾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吸熱後化為陽氣蒸升於更高的天部層次,為脾經經氣的重要輸出之穴,故為脾經俞穴。 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的氣血變化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吸熱後蒸升,表現出脾土對肺金的長養特性,故本穴屬土。 足太陰原穴:原,本原也。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而本穴的蒸升之氣同合於足太陰脾經的氣血特性,且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故為足太陰原穴。
太白穴的作用
緩解治療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胃痙攣,胃炎,消化不良、腸炎,痔瘡、痢疾等; 緩解治療體重節痛、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下肢麻痹或疼痛等; 緩解治療腳氣、腳氣紅腫等; 瘦大腿等。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
消化系統疾病:泄瀉,腸鳴,胃痛,胃痙攣,胃炎,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腸炎,痔瘡; 運動系統疾病:體重節痛,腰痛,下肢麻痹或疼痛; 其他:痔漏。
太白穴的按摩
1,可以只是通過雙腳的互相踩壓就可以起到按摩的功效.在按摩的時候,最好就是在吃飯之前,用一隻腳的腳跟踩壓着另一隻腳太白穴的位置.一直踩壓3分鐘就可以了。 2,用手按摩時要注意力道,以穴位處微微感到脹痛為度,不必用太大力氣,每天堅持按揉3~5分鐘,不用吃任何藥業能補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