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
大通湖位於在湖南南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接沅江市界,是洞庭湖被分割而形成的湖泊,是湖南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湖。
行政上屬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管理區,亦屬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範圍[1]。是組成洞庭湖的四個較大的湖泊之一,另外還有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
歷史
清代光緒年間,藕池河東支傾入東洞庭湖之沖積扇與赤磊洪道沖積扇合圍,使大通湖從東洞庭湖分離,獨立成湖[2]。當時,大通湖湖面遼闊,東通東洞庭湖、南接南洞庭湖,西注目平湖,北納藕池河,故稱大通湖[3]。而自光緒年間起,環湖沿岸就開始圍湖造田。1930、40年代的天祜垸事件造成湖南、湖北兩省關係緊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此地設立大通湖農場,進行大規模的開墾。與洞庭湖的命運一樣,湖區面積面積日漸縮小。1956年,湖南省農業廳設立大通湖漁場,進行水產養殖,知名產品有大通湖大閘蟹(中國地理標誌產品)[3]。
目錄
地理氣候
大通湖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5′28″至112°42′02″,北緯29°01′19″至29°19′16″,東鄰漉湖,南與沅江市相連,西北與南縣、華容縣比鄰。地形為典型的洞庭湖沖積平原,區內的湖泊、水面、溝渠縱橫交錯。土壤成土母質系河湖沉積物,地勢低洼平坦,地面海撥高程24~32米之間。區境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時,年均太陽總輻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 現流入大通湖的河流主要有四條,即大新河、老河、五七運河和蘇河。又有鬍子河、金盆運河、四興河與入湖河流相連。通過位於金盆河口的五門閘和鬍子河的向東閘向漉湖排水。大通湖流域分屬大通湖管理區、南縣、沅江市的九鎮和一個辦事處[1]。 其面積12.4萬畝,是湖南省最大的內陸養殖湖泊。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水產資源豐富,主要出產有稻米、棉花、四大家魚、蝦、蟹、蓮、菱角等。
參考文獻
- ↑ 1.0 1.1 大通湖生態環境保護2016年度實施方案. 中共大通湖區委、大通湖區管委會網站. 2016-09-15 [2018-06-21] (簡體中文).
- ↑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政區設置 四、大通湖區. 益陽市統戰部網站,來源:《益陽市志》. 2014-07-22 [2018-06-21] (簡體中文).
- ↑ 3.0 3.1 大通湖大閘蟹. 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地理標誌網. [2018-06-21]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