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海拉尔等油气田组成。国内勘探范围包括松辽盆地北部、依舒等外围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新疆塔东区块、四川重庆矿权流转区块等领域,海外业务覆盖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区域。业务有上市、未上市两大部分,包括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生产保障、矿区服务等。[1]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
大庆油田 | |
---|---|
目录
企业简介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其中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0.83~0.86。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1999年底,大庆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立。2000年1月1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注册资本475亿元,现资产总额1089亿元,员工总数90427人。公司自2000年成立六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94亿吨,天然气130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5840亿元,利税总额4795亿元,连年荣登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
发展历程
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至今已走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石油会战阶段
1959年9月26日,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为标志,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大油田,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2、快速上产阶段
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先后开发了萨尔图、杏树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以平均每年增产300万吨的速度快速上产,并勘探准备了一批可开发的新油田,为1976年原油产量跨上5000万吨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3、高产稳产阶段
“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庆油田也从此迈入“年产5000万”的高产稳产阶段。从1976年到2002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
4、可持续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油田可持续发展出现的诸多矛盾,为确保向国家持续做出高水平贡献,大庆油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国家石油供给安全、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承担国有企业三大责任出发,确立了创建百年油田发展战略,制定了《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大庆油田开发建设100周年之际,继续保持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的地位,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基地。[3]
大庆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8.2亿立方米,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万多亿元,特别是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2018年7月,大庆油田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移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运维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大庆油田实现信息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提供技术支持,助推双方共同发展。[4]
发展成就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9734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并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油田勘探开发等重大成果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庆品牌;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建成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矿区,促进了大庆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企业文化
2000年以来,大庆油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大庆红旗,践行历史使命,创新油田科技,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石油勘探迎来储量增长新高峰,通过推进勘探理论和技术的创新,累计提交石油探明、控制、预测储量18.4亿吨,进一步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发现了我国东部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累计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1173亿立方米,对于平衡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宏观布局,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油田开发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累计生产原油3.38亿吨,其中聚驱年产油量连续5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外围低效油田年产油量也达到550万吨,在高含水后期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益开发;新的业务区域进一步拓展,取得了进口俄罗斯原油的经营权,收购了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勘探开发项目,在走向海外进行油气勘探开发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实施集团化运作,在保证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其中钻探系统成功进入了美国、印尼、委内瑞拉、埃及、苏丹等国际市场;基建系统先后承揽和参与了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沪宁高速公路、大连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20多项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创出了“大庆建设”品牌;石油装备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抽油机、潜油电泵、螺杆泵、射孔弹为主的20个系列150种产品。潜油电泵国外市场收入已占总收入70%以上,射孔弹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主导产品还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尼等10多个国家;油田化工主导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至2013年以来拥有两套10万吨/年甲醇装置、3万吨/年甲醛装置、20万吨/年轻烃分馏装置、5万吨/年戊烷精细分离装置、250万吨/年原油稳定装置、2万吨/年表活剂及重烷基苯磺酸盐装置等,主导产品为甲醇、甲醛、液氨、液化石油气、工业混合烷、重烷基苯磺酸盐,以及荧光增白剂和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
大庆油田坚持科技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十大现场试验,努力做到超前15年储备、超前10年研究、超前5年试验。“十五”期间,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54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成果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获得专利1009项。其中,油田开发在发展完善水驱、聚驱技术的基础上,又创新发展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接替技术。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形成了调整井钻井完井、薄差层水淹层测井、三维地震、水驱控递减技术等九大技术系列,掌握了一批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始终坚持“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关心公众”的理念,认真履行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注重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每年给社会提供的市场容量都在300亿元以上,不仅带动了地方GDP及税收的增长,带动了地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而且带动了城乡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周边市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油田还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加强隐患治理,加大环保投入,努力打造绿色油田,积极支持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建工作,为维护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钻探深度
据介绍,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为没能在战前找到大庆油田始终感到“遗憾”。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700-800米,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对此,最有启发性和权威性的还是我国地质大师黄汲清的说法,他和李四光一起是“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提出者,他还是大庆油田的主要发现者。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30年没有找到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也认为,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的问题”。
科学,发现了大庆;科学,同样迅速地发展了大庆。
早在1964年,大庆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个口号,当时曾是那样地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据介绍,一口井打到底,在800—1200米之间,通常有100多个含油的砂岩层,最厚的达20米,最薄的仅0.2米。大庆人的工作对象就在这千米之下的岩层中———那被他们形象地称为“地宫”的地方。在那里,整个石油开采系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开采工作如同一项“隐蔽工程”。
如何保证油井准确打入有开采价值的油层?怎样确定不同性质的油层层性以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在开采过程中,以怎样随时掌握油层的变化以改进完善工艺保持稳产?所有这一切,唯有通过可靠的数据,通过一系列反复试验才能找到答案。这便构成了大庆科学的求实精神的客观基础。
———大庆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后,油田综合含水已高达90%,储采结构严重失调,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开发难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对于油田二次创业的艰难,有人形象的比喻:“油田综合含水达到90%,就好比人被水淹到了脖子,含水95%相当于淹到了嘴,含水达到98%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从历史上看,一般油田的开采高峰只能维持三五年,以后产量就会递减。但凭什么大庆油田的产量长期保持在5000万吨的水平线上?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高含水长期稳产注水开采技术》,硬是使大庆油田地质储量由原来的26亿吨增加到48亿吨,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大庆油田。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非常重要。大庆油田自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至2013年以来聚合物驱油技术已经在大庆等油田开始成功应用,大庆的科技工作者还在世界首创出一种更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泡沫复合驱油技术。仅大庆油田适用该技术的地质储量就达近20亿吨。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石油开采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原始创新技术,这不仅是现今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创新的亮点,对于世界石油开采也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进步。[6]
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参考文献
- ↑ 企业简介. [2019-09-28].
- ↑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公布,含京张铁路等百个项目. [2019-09-28].
- ↑ 大庆油田发展历程. [2019-09-28].
- ↑ 大庆油田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09-28].
- ↑ 大庆油田水驱控递减技术获突破. [2019-09-28].
- ↑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实习报告浅析. [201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