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刺兒菜 (中藥材)

大刺兒菜 (中藥材)

大刺兒菜(學名:Cephalanoplos setosum (Willd.) Kitam.)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

莖直立,上部分枝,被疏毛或綿毛。

在日光溫室中一年四季發芽、出苗、生長。根芽和種子繁殖。以晚秋、早春為發芽出苗高峰期。多見於農田、路旁。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大刺兒菜  
  • 別稱:刺薊、馬刺薊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 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 菜薊族 Cynareae  
  • 亞族:飛廉亞族 Carduinae  
  • 屬: 薊屬 Cirsium 組 刺兒菜組 Sect.

目錄

1 簡介

2 形態特徵

3 分布範圍

4 生物學特性

5 刺兒菜的吃法

▪ 蒜泥刺兒菜

▪ 黃豆刺兒菜羹

▪ 刺兒菜蜜藕湯

簡介

大刺兒菜,又稱大薊、刻葉刺兒菜、刺薊,學名 Cephalano plos setosum(wild.)Ki-tam.,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東北、華北地區及陝西、河南等省。為常見雜草。主要危害小麥、莜麥、胡麻、豆類、馬鈴薯、果樹等作物。大刺兒菜株體高大,爭肥、水、光照能力強,常形成優勢種群危害。部分地區麥田受害較重。春麥區及鹽鹼地發生普遍,危害較冬麥區重   。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莖直立,粗壯,上部密被蛛絲狀綿毛。莖下部和中部葉披針形或萇圓狀披針形,無柄,耳狀半抱莖,羽狀半裂,裂片寬三角形,邊緣有大小一等的齒,刺長5-15mm,兩面綠色,上面疏生長3-8mm的黃色針刺,下面脈上被柔毛;上部葉條狀披針形,具疏刺齒。

頭狀花序單生或1-2個集生於枝端,球形,直徑4-5cm,無梗或有短梗,基部具苞片狀小葉;總苞密被蛛絲狀絨毛;外層和中層總苞片卵狀矩圓形,先端狹條形,背部有脊,內層漸長,條形,先端長漸尖;全為管狀花,花冠暗紫色,長約3.8cm,筒部較檐部長約2倍。瘦果長圓形4.5-7mm,壓扁,淡褐黑色,稍光亮;冠毛羽狀,污白色,先端略粗糙。

分布範圍

分布於華北、東北及陝西、河南等省。多見於農田、路旁或荒地。小薊喜生於腐殖質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中,生活力、再生力很強。每個芽均可發育成新的植株,斷根仍能成活。在田間易蔓延,形成群落後難於清除。

生物學特性

多年生草本。在日光溫室中一年四季發芽、出苗、生長。根芽和種子繁殖。以晚秋、早春為發芽出苗高峰期。出苗後3~4個月開花,邊開花邊結果。同時又可從水平生長的根上不斷產生不定芽,形成新株。地下根莖被切斷後,每段可長出新植株。種子有冠毛,通過風傳播,也可種子、根莖混入收穫物、農家肥、基質等途徑傳播。在灌水過多、地勢低洼、管理粗放的日光溫室、荒地上打建的日光溫室中發生較多 。

刺兒菜的吃法

刺兒菜味甘、苦,微寒,刺兒菜的嫩莖葉可食用,嫩莖葉烹調後,食療效果最佳,下面給大家說說刺兒菜的吃法:

蒜泥刺兒菜

主料:刺兒菜500克、蒜泥、精鹽、味精蔥花、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刺兒菜的幼苗去雜洗淨,入沸水鍋焯透,撈出擠干水,切成段。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入刺兒菜、精鹽、味精,炒至入味,再放入蒜泥調勻即成。

黃豆刺兒菜羹

主料:黃豆150克,刺兒菜150克、蔥花、精鹽、味精、食油各適量。

製作:將刺兒菜幼苗去雜洗淨,上沸水鍋焯透,撈出過幾次涼水,除去苦味後,擠干水分,切成段。黃豆泡發磨成漿。油鍋燒熱,入蔥花煸香,加入刺兒菜,加入精鹽,炒至入味。將豆漿加入鍋內燒沸,點入味精出鍋即成。

刺兒菜蜜藕湯

主料:刺兒菜100克,蜂蜜,生藕汁各適量。

製作:刺兒菜洗淨煮湯,加蜜、生藕汁。[1]

參考文獻